這一次不用利智開口趕,這些人聽完消息‘嗖’的一聲走了大半,剩下那留下來的小半,則是繼續追問這個信息。
不過利智的確不知道太多的信息,所以這些人追問無果,隻好跟著離開青燈娛樂,往潛龍投資的地址走一遭。
……
而就在這些人轉移戰場的時候,葉景誠和港府的商議也有了初步結果。這一次負責和葉景誠交接的,依然是一開始跟葉景誠商議有關事項的彭健康。
“葉生,恭喜你,天水圍那副地皮已經批了下來。”兩人一見麵,彭健康便遞上一份文件並道賀,繼續說道:“至於你的另外兩個投資計劃,你看時間是不是延遲一下周期比較好?”
港府現時的財政收入,最大的一筆並不是來自稅務,而是地皮的賣地和補地價地皮銷售,這個收入占了總體收入30%。
所以相關官員一直有對地皮銷售做各種規劃,譬如是先將某個區域的匹敵劃出來,或者是規劃出一條自供自給產業鏈,這樣才更好推動港島的經濟發展。
而葉景誠製定的三個發展計劃,其中天水圍的用地和現時的政策相符合,如果那裏開發出一個豪華度假村,那周邊會馬上形成一條產業鏈,足夠去推動整個元朗的經濟發展。
其次是中區美利道停車場,那裏的土地絕對是寸金尺土,如果要最大化它的利益,肯定是建設一棟標誌性的建築,這樣不但能推動區域的經濟,一個標誌性的建築也意味著港島的門麵。
最後才是將軍澳的工業邨用地,其實這幅地是最不需要商談的,因為港府暫時沒有向那邊發展的計劃。
所以這幅地皮一則它的價值不高,二則能夠推動的經濟效益也不大。批不批給葉景誠還是其次,主要是受到另一個因素影響。
誠然,葉景誠籌集的資金高達六十億的資金。(彙豐銀行因為知道葉景誠跟政府合作的方案,對葉景誠名下產業的評估也提高了五億。)但是因為葉景誠的信譽度問題……
倒不是說葉景誠的信譽度差,而是他之前跟港府的接洽並不多,所以港府對他也沒有過多的了解和評估。
而且他代表的隻是個人,不是一個家族或者一個集團,港府方麵難免會為他後續的財力擔心,萬一他接下來的準備不夠充足,那到時候這些方案就不得不終止。
那誰來承擔這個責任?葉景誠?如果他能夠承擔,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何況這件事港府也避不開話題,既然葉景誠沒能力開發這些區域,港府為什麼還要將地皮批給他,到時候難免會惹人詬病。
別忘記葉景誠在早前,還拿下港府東區海底隧道的發展計劃,現在這個計劃也不過剛剛動工,再給他同時執行幾個發展計劃,真當是債多不壓身?
所以港府的打算是先批一個項目給葉景誠,等到這個項目有了起色,或者陸續的資金全部到位,再跟葉景誠商量下一步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