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取是一種本事,舍是一門哲學,沒有能力的人取不來,沒有通悟的人舍不得。”舍棄,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有一個痛苦的過程,因為放棄,意味著永遠不再擁有,但是,不會放棄,想擁有一切,最終將一無所有,這是生命的無奈之處。你必須學會放棄,選擇適合你自己應該擁有的,否則,生命將會難以承受!作為年輕人來說,怎樣正確對待取舍,值得細細思量。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人生就是這樣一個得與失的過程。
1.隻要下次不再打翻牛奶
任何一個人走向成功的發展之路,都不會是完全筆直的,都要走些彎路,都要為成功付出代價。這代價就是失敗。
成功者也會失敗,但他們之所以是成功者,就在於他們失敗了以後,不是為失敗而哭泣流淚,而是從失敗中總結出教訓,並從失敗中站起來,發憤上進,於是,成功就接踵而來。
可失敗者則不然,他們失敗之後,不是積極地從失敗中總結教訓,而是一蹶不振,始終生活在失敗的陰影裏。他們可能也會“總結”,但他們的總結隻限於曾經失敗的事情:“我當初要是不那麼做就好了”,“開始我要是如何做就不會失敗了”……“要是”、“如果”之類的詞是失敗者口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自怨自艾、懊惱不已、後悔不迭,這些他們都會做。他們唯一不會做的就是認識到:既然已經失敗,那就從頭再來。對於這些人,“失敗”連交學費都算不上,因為交了學費總能學點東西回來,他們卻兩手空空,甚至還不如兩手空空。
有一位股票投資者,做了十多年股民。由大戶室做到中戶室,由中戶室做到了散戶大廳,到最後連散戶大廳也不去了,因為他“不玩股票了”。
他之所以“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的原因,就在於他的心態。據他後來說,他買的任何一種股票,其實都可以賺錢,甚至可以賺大錢,但他總是賠錢出來。原因在於,他買了一隻股票,沒過多久就上漲了,但他舍不得將其拋出,想著既然漲著我幹嗎要賣,說不定還能再漲個十塊八塊的。的確,他買的股票有漲十塊八塊的,但他還不拋出,心想說不定還能再漲二十三十的。確實也有如他的願的,可他還不拋出。但股票市場,有上漲必然就有下跌。股票開始下跌了,他仍賺著錢,但他還不會賣出,原因是既然我六十都沒有賣,四十我幹嗎要賣,就這樣把賬麵上賺的錢一點一點地又還回了市場,直到下跌到將其深度套牢。一直套到他心理承受不了了,這時候,他就再坐不住了:說不定這隻股票還要跌。於是就割肉出局,直到把自己的家底割完。
如果一次兩次倒還罷了,問題是他每一次都是如此。他常常想:某某股票我要是五十元拋出,就能賺多少多少……他就是不想下次我要吸取教訓。結果下次他還照方抓藥。所以,在股票市場上,他敗得一塌糊塗。
人不怕失敗,因為人人都可能失敗。失敗了,總結教訓,從頭再來,你總會有成功的那一天。如果你隻是一味地自責、懊惱,活在失敗的陰影裏,實際上於事無補。
失敗並不可怕,因為“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我們卻不能因此便習慣於失敗,把失敗不當一回事兒,不從失敗中尋找原因。的確,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每一次你失敗後,並沒有從失敗中吸取教訓,那麼,你下一次還會失敗。
和成功一樣,每個人失敗的具體原因也不會完全相同。但是,人畢竟是人,總有些東西是相通的。有些是失敗最為常見,而且也是最具破壞力的原因。仔細地反省自己,當發現在你身上曾出現過任何一種原因時,不要太過自責,因為誰都可能失敗,要做的事情是分析這些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所以,西方有句諺語:不要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
做人做事智慧箴言:
其實,在發展的過程中,有很多人都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也就是說,都會在不同的程度上遭遇失敗。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了之後沒有經過認真總結以致繼續失敗。一個渴望自己真正在人生事業方麵有所發展的人,就會從失敗中找出原因。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他就會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2.不要無端猜疑
有這樣一則故事:“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雲。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這就是眾所周知的“智子疑鄰”的故事。由此看出,猜疑使善意被曲解為惡意,好心被認為歹心,從而扭曲了事情的本來麵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