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路途中,有很多事要抉擇。猶太心理學專家弗蘭克說:在任何極端惡劣的環境裏,人們還會擁有一種最後的自由,那就是選擇自己態度的自由。時間是最無私的,它給每個人的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在同樣的時間內,你可以選擇快樂,也可以選擇不快樂,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間。
1.學會選擇,懂得放棄
人世間的確有比生命更使人想擁有的東西,也的確有比死亡更使人厭惡的東西。這種心願本不隻是孟子才有,而是人人都有,隻不過孟子能夠保持它罷了。
“魚與熊掌”的確是我們的生命曆程中經常遇到的二難選擇。想名又想利;沒做官的羨慕當官的權勢,而做官的又羨慕不在官場上的人瀟灑自由。小而言之,想讀書又想打工;想掙錢又想休閑。如此等,不一而足。之所以難,難在舍不得,難在那不可得兼的東西都是“我所欲也”,甚至,也是人人所欲的。不然的話,也就沒有什麼可難的了。
活著,這是人類最基本的欲求,也是完全正當的欲求,誰不想活著?“義”即道德義理也是人類的欲求,人人都有道德上的價值,人格上的尊嚴,這就是人所本有的“良知”。但是,當二者發生衝突時,絕不能苟且偷生,而要“舍生取義”。這兩種不同的“欲”,有價值上的本質區別,因而才有這樣的選擇。這完全是一種自我選擇,其所以作出這種選擇,是有內在根據的,這就是情重於欲。有情才有義,謂之“情義”,這是人之所以尊貴的內在根據,也是人的生命的價值所在。如果為了活著而犧牲生命的價值,就是“無義”之人,人而“無義”,是一種最大的恥辱。
從利、義的選擇到生活方方麵麵的選擇,每一種選擇都是考驗。至少決定了一種人生態度和生活方式。
諸葛亮治理蜀國,什麼事都親自過問,楊容曾經勸諫他,說:“作為丞相,您治理方麵應有體統,上下不能侵犯。”諸葛亮不聽從。蜀國雖然得到治理,可是自己卻費心勞神而喪生。雖然責任感太重,以至於盡心努力去做,卻實在不能得到最好的治理,不能達到無為而治的妙用。不僅從政是這樣,用人也是這樣。要看到別人的優點,用人的過程就是選優棄劣。
作為高層領導來說,隻需要挑選中層幹部,提拔任用,至於下麵各級基層官員的提拔與任用,應由他們處理,不宜詳細過問。過問就是侵權,就是不懂選擇與放棄的道理。
據史書記載,有一天,元順帝在欣賞宋徽宗的書畫,稱讚不已,而奎章閣學士進來說:“徽宗是位多才多能的人,唯獨一件事沒有才能。”順帝問什麼事,他回答說:“唯獨不能當皇帝。他身體受侮辱,國家受破壞,都是不能當皇帝所造成的。凡是當君主的,重要的就是能當好君主,而徽宗卻不是這樣的。”
又有《北窗炙裸記》中周正夫說:“宋仁宗百事不會,隻會做官家。”一個做帝王的人,隻要當帝王就夠了,一個做宰相的,隻要會做宰相就行了,所以仁宗在史載中稱他為明君,而曆史稱丙吉為名相,就是君守君道,臣守臣道的例子。
重要的一點你要明白,什麼該取就毫不猶豫地獲取,什麼該舍就毫不猶豫地放棄。
做人做事智慧箴言: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正確的舍棄
鳴蟬奮力地甩掉了外殼,因而獲得了高空自由的歌唱,壁虎勇敢地掙斷了尾巴,因而在危難中保全了它弱小的生命;算盤若填滿自己的空位,變得座無虛席,將喪失自己的運算功能。對那些不該擁有的東西,我們應該舍棄。
現實生活是複雜的,而我們的承受力有限。如果大腦是一個倉庫,不管倉庫多大,一種東西充斥其中時,另一種東西定然無法進入。比如讀書,當我們癡醉於金庸古龍梁羽生的刀光劍影中,我們又怎能專注於複雜的幾何方陣,怎能用心於浩繁的英語單詞呢?想讀的和該讀的,你必須在兩者間作出選擇。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需要作出類似的選擇。舍棄應該舍去的,你便是智者;舍棄不該舍去的,你就是愚夫。世界文豪高爾基在他的房間失火時,沒有顧及家具、財產、衣物,甚至沒有顧及生命,卻從熊熊大火中救出了幾箱書。舍棄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財富,守住了那些啟迪心智、淨化心靈的真正的財富。而有些人,終生抱著“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信條,追逐著金光閃閃的財寶。為了庸俗的追求,他們舍棄了人格和道德,舍棄了人性中的真善美。錯誤的舍棄,使他們的一生齷齪卑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