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分做事,七分做人。意思是,決定人生成敗的三分在做事,七分在做人。做人與做事密切關聯、相輔相成,二者不可偏廢。不會做事,做人無從談起。不會做人,做事南轅北轍。隻有在做事中才能體會做人的道理,同樣隻有在做人中才能體會做事的意義。做人與做事關鍵在於了解人心、把握人心,這樣你才能了解他人的真正需要,從而投其所好,贏得他人的好感,獲得他人的支持;隻有了解人心、把握人心,你才能知曉人性的弱點,從而以心攻心,化敵為友、轉危為安。
1.掌握做人的藝術,生活才能夠事事順手
做人是處世的必然要求。做人難,做個成功的人更難。做“想要成功的人”不難。俗話說“樹大招風”。為什麼?就是你的風頭太盛了,氣勢太足了,架子太高了,弄得別人眼中看不慣,心裏氣不過,自然會在暗中收拾你沒商量。這樣下來,你還好得了嗎?聰明的人深諳此理,他在做人時處處給人留餘地,時時給人留麵子,讓人三分利,不較一事之短長,才能讓人看得慣,心不妒,才能給自己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做人的內涵是很廣泛的,層次有高低,分工有差別,要求也就各不相同。毛澤東同誌曾提倡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這是最高境界的要求。小平同誌提出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這是新時期對做人的一種廣泛性要求。
(1)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在一個人的一生中至關重要,因為一個人學業上的缺陷並不一定會影響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卻可能貽害他的終身。學會做人應從基本的道德要求做起,自覺培養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誌。
(2)做一個全麵發展的人
我們應該在身體和心智兩方麵都得到合理有效的發展,不能偏廢,身心健全,對於人來說,是不可缺少的,這是“學會做人”的最低要求。我們既不能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又不能是頭腦聰明但“弱不禁風”;更不能帶著脆弱、病態的心理進入社會。蘇霍姆林斯基指出,通過教育使受教育者在智力、品德、身體、勞動和美感等方麵都具備一定條件,或達到一定要求才可稱得上實現了全麵發展。
(3)做一個和諧的人
人,不是隻為自己活著,而是社會的一員,是自然界的一員,是自始至終生活在群體、生活在大自然之中的。所以,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必須學會與人相處,與自然相處,做一個和諧的人。隻有學會了與人相處,工作、學習、生活才能夠事事順手,時時順心。與人相處的最基本要求是:講文明、有禮貌;能容人。學會與人相處應當具備自尊和尊重他人、理解和信任、同情與人道等優良品質。和諧的人際關係使人開朗、熱情、坦誠,不和諧的人際關係使人情緒低沉,輕者產生孤獨、空虛、焦慮、恐懼,重者產生多疑、嫉妒、敵對、攻擊的心態和行為。
(4)做一個能適應社會需要和發展的有用的人
這裏包含三層意思:首先是有用,然後是能適應社會需要,再後才是能適應社會發展。要成為有用的人,就必須要有文化、有知識、有一技之長,最起碼要有一技之長。而要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除了要有知識、有技能,且所掌握的技能必須是社會所需要的之外,還必須具備能適應社會需要的一些品質。所謂適應,就是使自己的要求切合社會實際,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共同規範,使自己的思想、心理、行為與社會環境協調。社會總是在變革中前進的,人也是在不斷適應的過程中成熟起來的。人在成長過程中要注意心理和生理的協調發展,這樣才能在出現學習、考試、交友、入團、升學、擇業以及家庭中的突發、變故等問題時,保持清醒的頭腦。
做人的道理誰都懂,但不是學出來的,是經曆感悟出來的!很多人這輩子都沒能真正理解“做人的道理”。
做人做事智慧箴言:
做人是一種心態,是一種學問,是一種藝術。它是人生之路上的潤滑劑,事業之路上的助推器。請放下你的架子,真誠地去做人,用這門藝術描繪出人生的精彩畫卷。
2.了解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每個人都希望在自己寶貴的一生中,活得瀟灑如意,活出自己的價值。人人都想給自己找個合適的位置,獲得成功,但究竟有多少人能夠找到自己的合適位置呢?
每個人隻有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才能發揮其特長,從而信心百倍地工作;隻有認清自己,把握定位的主體,洞察身處的環境,掌握定位的外界因素,預測自身條件和外部條件,才能及時準確地對自己的學業、職業、事業進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