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支書的一番話讓村民們了解了何妙雲辦服裝廠的艱難與風險,可在自己或自己的家人到底能不能進廠上班的具體問題上,還是牽扯著不少人的心。畢竟,何妙雲要招的人數是有限的,而全村人夠條件的人又超過了所要招的人數。那些全家人一個夠條件的人都沒有的人家,更是對何妙雲充滿了耿耿於懷甚至是仇視的態度。這種局麵的出現,其實都緣於一個字:窮。多年來窮怕了的人們,現在有了能改變窮苦的機會,放著誰也會拚命爭取的。為此,在第二天的一大早,何妙雲家裏又湧來了不少人。這些人,大都是家裏一個夠條件都沒有的人家,每個人的臉上,都是一種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神態。

麵對眼前這些十分熟悉的甚至是關係還很不錯的左鄰右舍,何妙雲一時真是不知說什麼是好了……有人“咚”的就給何妙雲跪了下來,流著淚求何妙雲給口飯吃。何妙雲的眼淚也流了下來,趕緊扶起了這人……就在這時,何妙雲急中生智,馬上對這些人說:“有件事我要特別的告訴鄉親們,昨天晚飯前,縣裏來人給我下了通知,內容是,目前,我個人辦服裝廠還不夠條件,已經由縣服裝廠接管,我的這個服裝廠,算是縣服裝廠的一個分廠。”

有人說:“分廠?那要誰不要誰,照樣還不是你說了算嗎?”

“不。”何妙雲認真地說:“現在,我隻是承包人,說白了,就跟咱們村的生產小隊長似的,隻不過是個帶頭幹活兒的人。至於說權力嗎,一是把廠子辦好。二呢,還得完成上邊下達的任務。”

“那招工的事,你就什麼權力也沒有了?”

“對。我聽說,招誰不招誰的,得通過考試。考試合格的,還得培訓,培訓合格了,才算正式的錄用,事兒多著呢。所以我說,大家都先回去,具體說這個工怎麼個招法,到底什麼時候招,就等著聽信兒吧。再說了,廠房一時半會兒也蓋不成……”

何妙雲的這一番話,還真的把這些人給唬了回去。等這些人都走了後,何妙雲長長地出了幾口氣,對高師傅說:“我要不是急中生智想出了這個法子,您說我怎麼辦?”

高師傅衝何妙雲一伸大拇指,說:“高。”

“高?”何妙雲不解地說:“您的意思是?”

“剛才,我跟老伴兒商量來著,覺得你跟大夥兒說的那些話很讓我們受啟發,不仿真的走那步棋——把你的服裝廠辦成縣服裝廠的分廠。這麼一來,好多的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郭師傅說:“老高說的對呀。這不單解決了招工的問題,像什麼技術問題了,銷售問題了,往後,都不用你著急了。”

何妙雲一想也是,可她轉眼一想說:“可是,人家縣服裝廠願意嗎?”

高師傅想了想說:“這個嗎,就看楊書記怎麼運行了。就算縣服裝廠不願意,哪怕他們能夠同意我們掛個分廠的虛名也行啊,再幫助我們招招工,不也是挺好的事嗎。要我說啊妙雲,你現在就趕緊去找楊書記,或者到村裏給他打個電話讓他來一趟,把這情況和想法跟他說說。”

“還是讓他來一趟吧,有您二老幫著說,效果會更好。”

“那也行。”

……

楊書記接到何妙雲打去的電話,在午飯前趕到了。他聽何妙雲和高師傅把情況和想法一說,即刻高興地說:“好,你們這主意太好了。跟你們說吧,不單妙雲這兒出現了這種情況,凡是正在籌辦私企的人都出現了這種情況。大王莊的王玉慶辦印刷廠,廠房的地址還沒選好呢,就因為要誰不要誰的被人給打了。小李莊的李長海,要辦食品加工廠,也是因為招工的問題,剛蓋成一半的廠房就被人給推倒了,到現在也沒找出是誰幹的。黑泥溝的董鳳寶,想辦奶牛場,還是因為招工問題,一氣之下不幹了。蓋牛棚用的磚,就那麼堆在地裏,張三偷李四拿的,也沒有人管。為這事,我的腦袋都急大了,要不為什麼這兩天我都沒來呢。這下好了,你們的想法,一下子讓我的腦袋開竅了。這確實是個值得重視的問題,這麼多年來,老百姓都窮怕了,一但有了能夠擺脫貧困的機會,放著誰也會拚命爭取的,我們應該理解。可是,不論幹什麼都得有規則才成啊,沒有規則,什麼事也幹不成啊。然而,難就難在,任何新生事物的開始,難就難在新與舊的交替。這個問題倘若處理不好,新生事物很有可能就會死在搖籃裏。這就像那句話說的:改革開放,是艱難的、曲折的。但是,不論多麼艱難多麼曲折,改革開放這條路,也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午飯後我就去縣裏,把各處出現的問題和你們的想法向縣委反映,爭取研究出一套可行的方案來……”

吃過了午飯,楊玉生就乘車急匆匆的去了縣裏。

一個星期後,楊玉生帶來了縣裏的文件。文件指出:為推動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為確保私人企業這一新生事物的正常發展,經有關部門研究決定,現將有關規定頒布如下:一,凡私辦企業的承辦人,有權向同行業的國有(集體)企業求以各方麵的幫助和支持,對方應無條件的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具備條件,待雙方研究而定……

楊玉生興奮地告訴何妙雲和高師傅夫妻倆:“我已經跟服裝廠談妥了,一:妙雲的服裝廠就叫‘東風服裝廠妙雲分廠’。當然了,利潤問題各不相幹,誰算誰的賬,誰賺誰的錢,單獨核算。不過人家已經答應了咱們,在生產和銷售上,會幫助我們的。最關鍵的一條是,人家答應幫助我們招工。辦法就像你們說的,通過考試錄取,人員嗎,就從本村招。有了縣裏的文件精神,有了縣服裝廠的支持,我看,咱們的妙雲服裝分廠,就能順利的建起來了。”

何妙雲激動地說:“看來,不論幹什麼,單靠自己單槍匹馬的拚,不行啊。”

“那是。”高師傅說:“首先不能脫離政府的支持,再就是不能脫離同行們的幫助。這回行了,招工的這個難題,總算解決了。”

楊玉生說:“有了縣裏的這份兒文件,不但一下子解決了咱們服裝廠的招工難題,像什麼大王莊的印刷廠、小李莊的食品加工廠和黑泥溝的奶牛場的招工問題,很快也就迎刃而解了。”

何妙雲說:“那咱們什麼時候開始招工?”

“別急。”楊玉生說:“妙雲啊,你跟兩位師傅先把招工的詳細條款擬定好了,然後跟村委會研究一下。既然我們的服裝廠掛上了縣服裝廠的招牌,有什麼重大的事都要讓村委會知道,以求得村委會的支持。就拿招工這事來說吧,如果能得到村委會的支持與協助,招工工作就會很順利地進行而達到我們的理想效果。況且我們往後遇到的難題還會很多,沒有村委會的支持,是萬萬不行的。好了,大王莊和小李莊還在等著我呢,我就不多呆了。放心大膽的幹吧,我相信,我們的服裝廠,會辦成功的。”

半個月後,在縣服裝廠和村委會的協助下,招工工作圓滿完成。村裏騰出了兩間屋子,作為培訓的教室。除去郭師傅親自教課外,縣服裝廠還派了兩位師傅協助郭師傅當教練,並無償地支援了幾台縫紉機作為教具。

何妙雲暫時鬆了一口氣,趁著廠房還沒有正式破土動工的這段兒空隙時間,決定這天去醫院看看大女兒何豔。屈指算來,由於籌建服裝廠的事,已經有一個多月沒去看望女兒了。

何妙雲找到了劉鋼的母親田英,問她去不去醫院。通過一年多的磨合,在已經定局的現實麵前,劉鋼的父母已經默認了劉鋼與何豔再一次重新建立起來的關係。尤其是劉鋼的弟弟順利地進入了何妙雲的服裝廠後,劉鋼的父母對何妙雲及何豔更是有了新的認識,為次,何妙雲跟田英一說,田英就爽快地答應了第二天跟何妙雲去醫院看望何豔。何妙雲很激動,畢竟,在何豔住進醫院的這一年多的時間裏,這是田英第一次去醫院看望自己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