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槍舌劍,諸葛亮陣前罵死王郎
三國後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兵出祁山北伐曹魏,魏主曹睿派大將軍曹真迎戰。雙方交戰之前,魏軍軍師王郎對曹真誇口說:“來日陣前,老夫隻需用一席話,保證讓那諸葛亮拱手來降。”
當時兩方軍隊在祁山下排列成陣勢。三通戰鼓以後,軍師王郎騎馬從陣中跑出,魏兵大叫:“請對陣主將答話!”隻見蜀兵戰旗開處,從中推出一輛四輪車,車上端坐一人,羽扇綸巾,正是丞相諸葛亮。
王郎拍馬走近,拱手施禮道:“來者可是諸葛孔明?”
諸葛亮:“正是!”
王朗在馬上欠身答禮,朗曰:“久聞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為何要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
諸葛亮答道:“我奉皇帝詔命討伐叛賊,怎麼會師出無名呢?”
王朗說:“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也。”
諸葛亮說道:“曹賊篡漢,霸占中原,何稱有德之人?”
王郎說道:“自從漢桓帝、漢靈帝以來,天下大亂。黃巾軍起義縱橫中原,張邀在陳留造反,袁術在壽春建國號,袁紹在鄴城稱王,劉表占據荊州,呂布想吞並天下,國家危機,百姓遭難。是我太祖武皇帝曹操掃平天下、席卷全國,八方百姓一心歸順,並非依仗權勢取得,實在是上天的眷顧。魏文帝有文武全才,效法舜受禪於堯,取代漢獻帝繼承皇位,這難道不是上合天意、下順民心嗎?今先生有才學、懷大誌,常自比管仲、樂毅,為何不仿效伊尹、周公,反而故意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呢?難道你沒聽說過‘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嗎?如今我魏國有大軍百萬,良將三千,諒以你們腐草的熒光,怎敵得過當空的明月?先生如今可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還可以得到封侯的地位。這樣就會國家安定,百姓免遭戰亂,難道不好嗎?”
陣前魏國的士兵聽了,紛紛大聲叫好。王郎的一番話真是令魏兵軍威大振。
誰料,諸葛亮卻在車上哈哈大笑道:“我原以為,你身為漢朝老臣,來到陣前,麵對兩軍將士,必有高論,沒想到,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我有一言,請諸位靜聽:漢朝自從桓帝、靈帝開始,漢統衰落,宦官釀禍;國家連年戰亂,又遭旱、澇天災。黃巾之後,董卓、李厥、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漢帝,無辜百姓被殺戮,棄屍荒野。這都是因為朝廷之上,狼心狗肺之輩紛紛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競相掌權。值此國難之際,王司徒又有何作為?我了解你王郎的來曆,你祖居東海邊,舉孝廉做官。本應該輔助朝廷,治國興邦,你卻幫助盜賊,一共篡位,助紂為虐!大逆不道、不忠不孝。你的罪惡深重,天理不容!”
王郎聽了氣得哆哆嗦嗦地說:“你……諸葛村夫,你竟敢如此辱罵我!”
諸葛亮說:“住口!你這無恥老賊!豈不知天下百姓恨不得吃你的肉!怎麼還有臉敢在這裏饒舌呢?今天幸好我在,輔佐劉皇叔在西川繼承漢朝統治,是天意不絕我大漢王朝!我奉皇帝詔命討伐叛賊,率領正義之師。你本是一個善於阿諛奉承的大奸賊,隻配縮頭藏身苟延殘喘,不過為了混碗飯吃罷了,還竟敢在兩軍陣前大談什麼上天規律?你這叛逆老賊,死後歸到九泉之下,我看你還有什麼臉麵去見地下的二十四位漢朝皇帝!二臣賊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隻會搖唇舞舌,助曹為虐!一條斷脊之犬,還敢在我軍陣前狺狺狂吠!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諸葛亮話音剛落,王郎竟聽得大叫一聲,口吐鮮血,一頭栽到馬下,氣絕身亡了。
謀略點評:
諸葛亮與王郎之間的言語,可以說都是精華,措辭方麵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雙方都是言詞驚人、一語命中的辯論高手。王郎在交談開始時就以天數有變、識時務為俊傑為論據,闡述漢朝自漢桓帝、漢靈帝以來,戰亂、災荒不已,曹操平定戰亂,萬眾歸心,曹丕篡漢,是天命所歸。你諸葛亮既然是有見識的人,就應該投降我魏國。他采用的就是攻心術,目的在於勸說諸葛亮投降。
而諸葛亮則以忠孝為論據,駁斥了王郎的天數有變的論據,指出國家連年戰亂的原因是人為造成的。朝廷上奸臣當道以致國家危機,百姓遭難原因所在。正像你王郎原是漢朝老臣,本應匡扶漢室,卻投靠曹操,成為不忠不孝的老賊。最後又表明自己是奉天討賊,伸張正義;並以總結論說:你活著時就得背著亂臣賊子的罵名,死了也沒有臉麵去見漢朝先帝!其采用的也是攻心術,徹底駁倒了對方,使其急火攻心而死。
舌辯群臣,崔浩力勸武帝征柔然
東晉初年時,鮮卑拓跋部還是我國東北的一個遊牧部落,相對比較落後,後來吸收了中原文化,逐步建立了封建政治製度。東晉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鮮卑貴族拓跋珪建立了北魏,同時任用了一大批漢族士人做他的謀士,其中最有名望和謀略的就是崔浩。
當時的柔然也是北方的一支遊牧部族,他們經常南下進犯北魏,燒殺擄掠,威脅北魏邊境的安全,嚴重幹擾了北魏統一北方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