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品格修養篇(7)(1 / 3)

“你這個忘恩負義的家夥,你這個壞蛋!”牧羊人一手提著褲子,一手去拿皮鞭,準備把狼打死。

狼顯然明白牧羊人的動機,便瞄準機會,猛地向牧羊人撲去,一下就咬斷了牧羊人的喉管。

“你……你為什麼……要……害我?”牧羊人斷氣之前斷斷續續地問狼。

“不是我害死了你,是你自己的惡念害了你自己!”狼說完,轉身走了。

人一旦在心中種下了惡的種子,那麼這顆種子在欲念的“滋潤”下,很快便會生根發芽,不斷長大。如果此時你不加以遏製,它就會在傷害別人的同時,最終傷害到你自己。

什麼都想要的狐狸——對遙遠的東西不要抱幻想

有一隻狐狸從農夫家裏偷了一隻雞。它得意洋洋地叼著雞,準備逃到河對岸去美餐一頓。

當它走到橋上時,卻突然看見橋下的河水裏也有一隻狐狸,狐狸嘴裏同樣叼著一隻雞,可那隻雞比自己剛偷的那隻要肥大很多。

於是,橋上的狐狸毫不猶豫地扔掉自己嘴裏叼著的那隻雞,向河裏那隻狐狸猛撲下去,想把那隻肥大的雞據為己有。

結果,狐狸在河水裏折騰了好一陣子,卻怎麼也找不到水裏的那隻雞。待它醒悟過來,再去找自己原先的那隻雞時,卻早被河水衝走了。

水中的狐狸,放大的雞,這些水中倒影如同貪欲膨脹時產生的種種幻想。這些幻想蒙蔽了一些人最真實的心理,於是在虛虛實實中,他們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斷力,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這就是貪欲最直接的危害。拒絕這種誘惑的最佳方法就是記住先人的一句話:吃到嘴裏的肉才是自己的、才是現實的,對遙遠的東西永遠也不要抱不切實際的幻想。

失去正義的武士——無私者才能無畏

武士曾在一個夜晚,因醉酒誤撞了一個魔鬼。結果,魔鬼把他毒打一頓後,扔進了一口枯井裏。

武士從枯井裏爬了出來。他養好傷後,決心找到這個魔鬼,並想親手殺掉它,以免別人也遭到與自己相同的命運。

一天,武士與魔鬼打了起來,並最終戰勝了魔鬼。就在他舉起劍準備砍下魔鬼的頭時,魔鬼開口求饒道:“請你慢些下手,聽我說一句話後,再殺我,行嗎?”

“說吧。”但武士仍舉著劍。

“你殺了我,沒有任何好處,但如果你放了我,我會報答你的。”魔鬼說。

“那你拿什麼報答我?”武士的眼睛亮了,並放下了劍。

“隻要你放了我,我會每天在你窗台前放10枚金幣。”

武士聽後,心想:“殺死它對我的確沒有什麼好處,但如果放了他,我每天就有10枚金幣。這樣下去,我就可以富甲一方了。”於是,他扔掉手中的劍,放走了魔鬼。

此後一連七天,武士都在自家的窗台前收到了10枚金幣。

第八天,武士在窗台上沒有發現金幣。第九天,也是如此。武士雖然有些氣惱,但他想:“魔鬼可能是臨時有事來不了,不然,它肯定會遵守諾言的。因為它害怕我以後還會殺了它。”

武士又等了五天,可依舊不見魔鬼送錢來。武士再也坐不住了,他提著寶劍,怒氣衝衝地找到了魔鬼。

“你這個魔鬼,竟敢欺騙我,如果你還不給我送上金幣,小心我一劍殺了你。”武士揮舞著寶劍,朝魔鬼叫罵道。

“從今以後,我不會再給你半個子兒的。”魔鬼說完,打了一個酒嗝,轉身欲走。

“不給錢我就殺了你。”武士說完,揮劍朝魔鬼砍去。

魔鬼忙撿起一根樹枝抵擋。廝打了一陣後,武士竟敗下陣來。魔鬼奪過武士手中的寶劍,並把它架在了武士的脖子上。

“我想提一個問題,你回答後再殺死我,可以嗎?”武士哀求道。

魔鬼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