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之上三麵緣,七旬老翁五十顏。
福至心靈傾囊獻,始得仙緣修金丹。
鼓山,聳立於榕城東郊,閩江北岸。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名聞遐邇。西晉尚書郎郭璞在《遷城記》中就有‘左旗(山)右鼓(山),全閩二絕‘之讚。它因頂峰有一巨石如鼓,每當風雨交加,便有簸蕩之聲,故名鼓山。
山上勝跡眾多,林壑幽美,引人入勝。鼓山景區以古刹湧泉寺為中心,東有回龍閣、靈源洞等20多景;西有洞壑數十景,其中以十八景尤著;南有羅漢台、香爐峰等50多景;北有大頂峰、白雲洞等45景。這些景點主要由花崗岩經長期剝蝕、風化、崩塌、堆積而成,千姿百態,構成蟠桃林、劉海釣蟾、玉筍峰、八仙岩和喝水岩等自然景觀。此外,還有曆代摩崖石刻多處。
在上山的路邊,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個小亭子,別誤會,不是讓人休息的亭子,而是風景區看到了遊人眾多發現的一個商機,沿路設立了很多小停子用來做為小賣部,專門賣些礦泉水飲料之類的。
當然了,這些小賣部基本上是以店麵出租的形式租給別人做生意,風景區坐等收錢就行。店主以山下的農民為主。
六月的福州,真心的熱,但山上遊人卻不算少,很多人就喜歡在下午四五點的時候來爬山,算是納涼加鍛煉身體吧。
江源是一家飲料公司的終端業務員,說白了就是專門跑小店推銷銷售飲料。每次到鼓山上跑幾位小店老板聊完,下完訂單之後,江源都喜歡從半山亭往左邊的一條小路下山。
那條小路很少人走,拐過去之後有一片大約五六丈方園的平地,可以在那裏看看腳下的山穀,看看遠處的風景。
每次來到這裏,江源都會感覺到身心一片寧靜,很是放鬆。如果時間來得及,江源都會在那個平台上站站樁,打一會拳。
今天,江源又往平台上走去,卻發現有一位穿著中山裝的中年大叔在那裏練拳,時柔時剛,時快時緩,配合著山上的風景,倒是另有一翻景趣。
等江源沿著小路走到平台時,中年大叔也正好收勢。江原走近後從隨身的業務包裏摸出了一瓶水遞了過去,笑嘻嘻的說:“大叔,你這練的什麼拳啊,看著挺玄妙的,我們這是第三次見麵了吧?能不能偷偷告訴我啊,我保證不外傳。”
“嗬嗬,是你小子啊,我們真是有緣啊。”大叔接過水喝了一口,又笑著說,“我這兩個月來,總共才來這裏三次,結果三次都見到你。看你樣子蠻喜歡武術的嘛,就是光說不練。”
江源有點不好意思的摸了下自己的頭,說道:“大叔啊,你也說有緣嘛,就告訴我唄,每次問都不說。別扯開話題啊,我這不是工作忙沒空練麼,告訴我這是什麼拳,改天我也去學學。”
“來來,坐下說,陪我一起看看風景,邊看邊說,”大叔邊說邊麵向遠處的山坐在了平台邊上的一塊大石頭上。
江源倒是很乖巧的走過去,坐在了大叔的身邊,慢慢的聊了起來。
江源卻是不知道,這一坐,就坐出了未來完全不同的一條人生道路。
原來,中年大叔其實不是真的中年大叔,雖然看起來五十出頭的樣子,其實都七十多歲了。應該叫老者了。
老者姓陳,名明淵,不是本地人,而是來自湖北的武當山。來福州訪友的,卻不巧老友臨時有事外出了,暫時就居住在山腳下的一個農家院子裏。那個院子是其老友的家,知道他要來,在家裏留下了字條讓他在家裏先住著等。
“哇,看不出來啊,大叔,你真的有七十多歲了?”江源一臉驚訝的道,“那我不是要叫你大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