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動傾向於外的人為外傾性格。外傾的人一般開朗活潑、能言善辯、不拘小節、動作麻利,喜怒哀樂俱表現在外,但有時候不免浮躁,不能深入。
性格從內向到外向是一個連續的維度,有的人可能內向的成分多些,有的人可能外向的成分多些,有的人具有內向與外向的雙重性格,而極端內向與極端外向的人都隻是占少數。
二、“性情中事”——人在性格中行動
性格決定行為,性格決定人際關係。
西德尼·牛頓·布雷默說:“性格雖然是表露在外的,可它本身卻來源於內心深處。”
沒錯,性格是一個人心靈深處的綱領,究其綱領,便可以察其內心。人的行為受其內心指引,這便與性格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換言之,人,都是在性格中行動。
我們在與人交往中展示著不同的行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會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出現在你麵前,無論在理智上還是在情感上,你都會被他們吸引,這種吸引是那樣心甘情願,以至於有人會在不知不覺中去為實現他們的目標而效力。
為什麼會這樣呢?一種科學的說法是,他們具有獨特的“性格魅力”。這種魅力是由性格所決定的,它通過與人在身體上、情感上及理智上的相互接觸,最終對他人產生積極和正麵的影響。有些人生來就有與人交往的天賦,他們處世待人都極為融洽,言談舉止自然得體,毫不費力便能獲得他人的注重和喜愛。但有些人似乎沒有這種天賦,他們必須加以修煉,才能獲得他人的注意和喜愛。但不論是天生的還是修煉的,其結果無非是博得他人善意的好感,而獲得好感的種種途徑和方法,關鍵便在於你的性格。
在與人交往的時候,神采奕奕、精力充沛、富有自信,便能激發對方交往的熱情,活躍交往的氛圍。一個人舉止瀟灑,該行則行,該止則止,做事穩重而有分量,待人熱情而有分寸,禮貌而不拘小節,就能讓你贏得廣泛的好感。所以,加強個人的修養是社交的重點,它需要我們每個人去認真體會,不斷地總結經驗,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性格魅力。
性格決定行為,進而決定人際關係。這就要你在與人交往的時候能充分觀察出對方的性格,從而把握好交往的走向。想要別人喜歡自己,自己要先喜歡別人;要吸引對方的注意,先要注意對方,就是這個道理。
一般來講,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往往會通過自身的言語、表情、肢體動作表現出來。那些快言快語、眼神飄忽、舉止躁動不安、情緒不很穩定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那些熱情率真、表情豐富、反應敏捷、熱愛交往的人,一般是性格開朗的人;那些眼神篤定、表情安穩、說話慢條斯理、行為懂得禮數的人,往往是性情穩重的人;有些人安靜到抑鬱、不苟言笑、喜歡獨處,這樣的人往往是性格孤僻的人;如若經常口出狂言、喜歡自吹自擂、好為人師,這群人通常是驕傲自負的人;還有那些知書達理、一絲不苟、心平氣和的人,往往是謙虛謹慎的人。
世界上的人千姿百態,對於那些不同性格的對話對象,一定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
性格不可能絕對分出好壞,不論什麼性格,都既有優點也有缺點。因此一個人的行為表現出來的時候,也往往帶有不同的色彩,就算是同一個人,他的行為也會有時深得別人的喜愛,而有時似乎就有些不合常理,這就是性格利弊相互作用的結果。當然,一個人的性格總體來講還是一個比較穩定的整體,如果其中積極的因素占了主導,那麼這個人表現出來的,就是良好的性格特征。
了解一個人性格的利弊,有助於你了解他人的一般行為,從而使你和他人更好地交往,獲得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因此我們不妨先瀏覽一下各種性格的人特有的優點和缺點。
理智謹慎型性格利弊一覽
利:這種人往往三思而後行,從而確保萬無一失。能夠遵照由思考所得的原則行動,並且這些原則通常都是根據客觀事實得出的判斷。由於這種類型的人有根據客觀事實進行推理的習慣,因此他們得出的結論多半能貼近現實,並且值得信任。
弊:這種人比較缺乏想象力,而且容易把情緒封存,缺少激情。一旦信奉某些行為準則,這種類型的人就很可能將其所作所為“公式化”、“教條化”,缺乏必要的隨意和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