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完全性格之“大師”(2)(2 / 3)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都可能在某些方麵與別人不同。朋友相處常常會出現大大小小的矛盾,比如完美型人的苛責。當你麵對這些矛盾時,萬萬不可以保持“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態度,因為勝的同時,一份友情也就消失了。

《菜根譚》上說:“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食。”退讓三分,重要的在一個“忍”字上下工夫,學會忍耐他們的小缺點、小錯誤,甚至忍耐他們的不公和無禮。交朋友就像在跳交誼舞,有進有退,朋友間要有退讓一步之意,而退一步你會發現,活動空間是寬闊的,生存會有多種的選擇,而你們的友誼也是可以經曆風雨的。

這種有進有退的處世方法,是一種曲線交友方式,適合與完美型人交往時使用。適當的忍讓不僅不會招致麻煩,反而是尋求安寧的有效方式。個人生活中,原則問題必須堅持,而對於小事,忍讓一下會帶來身心的愉快,也會和諧人際關係。有時,“退”即是“進”,“與”就是“得”。為人處世,遇事都要有退讓一步的態度方為高明,退一步就等於為日後的進一步打下基礎,不跟他們爭短長,給他們方便,讓他們能夠下台階,實際上是日後給自己留下方便,有利於自己更好地提高。

以上是與完美型人交往需注意的幾點,還是那句話,掌握了要點,與此種類型的人相處將變得十分輕鬆和富於美感,與那種實打實的交往必定有所不同。

四、順藤摸瓜——米開朗琪羅

米開朗琪羅是一座藝術高峰,作為文藝複興時期的巨匠,他以超越時空的宏偉大作,在生前和身後都形成了無與倫比的巨大影響。五個多世紀以來,人們懷著朝聖般的心情欣賞他的不朽傑作,並被他的蓋世才華、堅強毅力和雄偉氣魄所震撼。他是崇尚完美藝術的典範,他也奉獻完美,性格中充滿了對美的追逐和渴望……

米開朗琪羅出生於文藝複興的發祥地——佛羅倫薩附近的卡普萊寨小山城,從小父親把他送到一個石匠家寄養,他的雕刻天才與這段經曆有著某種神秘關聯。

13歲時,米開朗琪羅進入佛羅倫薩著名畫家多梅尼科·吉蘭達伊奧的工作室,開始接觸他終生所從事的神聖事業,並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繪畫技巧。後來又進了佛羅倫薩統治者羅倫佐·美第奇開辦的“自由美術學校”學習雕刻,他的超群才華備受這位統治者的重視和讚賞,宮廷中大量的藝術品成了他學習、研究的對象,經常出入宮中的人文主義詩人和學者也給了他極大影響。

而後的每一幅作品,米開朗琪羅都遵從自己對美的獨到而深刻的理解呈現。1498年,年僅23歲的米開朗琪羅開始為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創作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於聖經故事: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後,聖母瑪麗亞抱著死去的兒子無比悲痛。這幅作品在兩年後即告完成,並大大超出了題材的限製,將生與死、痛苦與慈愛化為一體,和諧統一,讚美了人的崇高理想和優秀品質。作品一經問世,立即引起轟動。

1501年,26歲的米開朗琪羅開始創作他另一舉世聞名的傑作——《大衛》。他用一整塊大理石雕塑出的《大衛》總高達5.5米,曆時三年。這一次米開朗琪羅又獨辟蹊徑,選擇了大衛迎接戰鬥時的狀態,生動地塑造了一個為事業鬥爭的英雄形象,可以說,米開朗琪羅塑造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尊雕像,而是文藝複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在藝術上得到充分體現的象征,那是一種蘊涵著更多意義的美,它讚美人體,謳歌正義和力量,被認為是美術史上最值得誇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亦成為後世藝術家學習雕塑的楷模。

此外,在米開朗琪羅大量雕刻的其他作品中,有很多也被認為是曠世之作。他的細致中的唯美,嚴格的創作態度,天賦的才智使他更加臻於至善至美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