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冒險型性格及命運(2)(2 / 2)

鄧艾派其子鄧忠攻打諸葛瞻的右翼,司馬師纂攻其左翼。鄧忠、師纂失利,退鄧艾大怒大聲叱責二將,並要將其斬首。二將策馬奔回,揮軍再戰,鄧艾也親臨督戰,終大破蜀軍,遂克綿竹,斬蜀將諸葛瞻及尚書張遵等人。

綿竹陷落後,蜀軍全線崩潰。鄧艾乘勝進擊,一鼓作氣攻陷雒縣,逼近成都。蜀後主劉禪驚恐失據,感到大勢已去,在主降派勸導下,派人送上皇帝的印綬,並寫信到鄧艾那裏請降。鄧艾率軍入成都,蜀漢滅亡。劉禪又派人去前線命令薑維等投降,薑維等得到命令,便到鍾會軍中投降。

此戰,鄧艾趁兩軍主力相持之際,率偏師出奇兵,進行大縱深迂回穿插,繞過蜀軍的正麵防禦,直搗蜀都成都,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著名的奇襲戰例。正是冒險性格的使得鄧艾成為了這次奇襲戰例的締造者。而同一時期另一冒險性格的大將則是東吳的甘寧甘興霸。

甘寧是東漢巴郡臨江人。他少年有力,讀諸子,曾率八百健兒依劉表,不見進用。然後轉托黃祖,黃祖又以對待一般人的態度怠慢他。於是他又投靠於孫權,大有作為。破黃祖據楚關,攻曹仁取夷陵,鎮益陽拒關羽,守西陵獲朱光,擊合肥退張遼,百騎襲曹營,孫權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可敵矣。

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率四十萬人馬攻濡須口,飲馬長江。孫權率兵七萬迎擊,派甘寧率三千人為前部督。孫權密令甘寧夜襲曹營,挫其銳氣,為此特賜米酒。甘寧選精銳一百多人共食。吃畢,甘寧用銀碗斟酒,自己先飲兩碗,然後斟給他手下都督。都督跪伏在地,不肯接酒。甘寧拔刀,放置膝上,厲聲喝道:“主公對你們都有知遇之恩,我甘寧也一樣,我甘寧尚且不怕死,你們有什麼理由一個人苟且偷生呢。”都督見甘寧神色嚴厲,馬上起立施禮,恭敬地接過酒杯飲下。然後,斟酒給士兵,每人一銀碗。至二更時,甘寧率人馬裹甲銜枚,潛至曹操營下,拔掉鹿角,衝入曹營。曹軍大亂,甘寧趁亂,一馬當先,率兵殺出曹營,未損一兵一卒,全師而返。孫權大喜,賞甘寧絹一千匹,戰刀一百口,並增兵二千。曹操見難以取勝,駐了一個多月,便退回北方去了。從此,孫權對甘寧更加看重。

建安十九年春天,曹操派朱光為廬江太守,屯駐皖城,大開稻田,生產軍機又派間諜秘密過江,招募誘惑都陽的反對孫權的力量,妄圖裏應外合,進攻孫權。呂蒙得知情報後,向孫權建議:“皖城一帶,土地肥美,如果一季收下,曹操的力量勢必增強,如果連收幾季,必然釀成大患。依我之見,應該立即除掉。”孫權采納了這一建議,親征皖城。孫權問計於諸將。大家都說,要攻下堅城,非堆土山,治攻城器具不可。呂蒙獨排眾議,說:“堆土山,治攻具,需費很多時日。那比曹軍援兵一到,攻下院城就難了。唯一的辦法是強攻,一舉拿下皖城。”呂蒙推薦甘寧為升城督。

攻城時,呂蒙親自擂響戰鼓助威。甘寧手持練索,身先土卒,攀緣上城,最終攻下皖城,俘朱光。張遼聞迅,率援軍而至,到夾石,聽說皖城已失,隻得退去。戰後評功,甘寧功居第二,僅次於呂蒙,被拜為折衝將軍。冒險性格的甘寧因為英勇敢於冒險而屢建怪功,成為三國時代有名的“鬥將”。

競爭使冒險性格的人感到興奮,麵對殘酷的競爭,他們毫無懼色。這種性格的人總在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我是否已做好準備,在充滿危機與挑戰的情況下承擔領導責任。”與“外向型”人不同的是,這類具有冒險精神的人更傾向於獨自麵對嚴峻形勢的挑戰,並且為了達到最終的目標,能夠承受重大的挫折和打擊。正是這些特質使他們成為人們心目中的領袖和領導者,他們能在命運不利的時候給他人和自己強大激勵,從而使得命運的道路上充滿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