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來源於自然,自自然然便是生活之道。人生最可貴的品格就是培養一顆自然之心,本分自然地生活,踏踏實實地做事兒,兢兢業業地工作,誠誠實實地交友,心底坦蕩地為人。
培養一顆平常心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莊子·逍遙遊》
道德修養高尚的“至人”能夠達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脫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沒有功名和事業,思想修養臻於完美的“聖人”從不去追求名譽和地位。
在錯綜複雜的社會現象麵前,能自我調節,頭腦清醒,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是古人追求的至高境界。
人生無非生活與工作,轟轟烈烈也好,清清淡淡也好,隻要依平常心去做,便沒有白過。莊子正是參透了平常心的真諦,才有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超脫。
人生之旅,猶如漫漫長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成功與失敗、幸運和挫折好似一對孿生姊妹,時常在不經意間叩響門扉,直闖進來。常懷一顆平常心去對待生活,你將領悟到不一樣的人生風景。
平常心是一種境界。人的一生能平靜地麵對一切,做到浮沉不亂,榮辱不驚,坦然接受社會對自己的評價,是一種極高的生活境界;反之,好高騖遠地做不切實際的空想或者追名逐利,隻能使人勞心傷神,疲憊不堪。
保持一份平常心,快樂便會永遠伴隨自己。
二十世紀後半葉的一天,有一個美國老太太到巴黎旅覽,看到一個老頭在一個別墅的花園裏勤懇地工作。
老太太想,這樣的人,在美國實在難找,今天既然碰到了,為什麼不把他請到美國去呢?
於是,她對老頭說:“到美國給我家做園丁吧,我願意出三倍的工資請你,還可以為你解決旅費和住宿。”
“夫人,”那個老頭靜靜地聽完老太太的話後,非常禮貌地回答道,“謝謝你的好意,但是對不起,我還有一個工作,暫時還不能離開這裏。”
“你還有什麼工作?打掃衛生?養雞?統統辭掉吧!我會給你補償的。”
“都不是,我希望下次他們不選我做總統,我就能接受你的美差了。”老頭微笑著說。
“選你做什麼呀?”
“選我做總統啊。”
“什麼,你是?”
“我的名字叫安裏,我這個園丁現在還兼任著法國的總統。”
十八世紀法國貝尼斯大主教曾斷言:“一個人不可能同時獲得權利和幸福。”安裏卻以行動表示權力和幸福是可以共存的。堂堂一國總統,還能勤懇地在花園工作,這是怎樣的一顆平常之心呀。
有學問不擺架子,在高處不耍威風,處於低穀不消極氣餒,一帆風順不得意忘形,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縛,不為權所動,不為欲所惑,不為閑言碎語所擾,這便是一顆平常心。
平常心是一種淡泊自適、寧靜超然的人生態度。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人們常過高地要求自己,事事與他人比較,越比越不知足,越是陷入痛苦深淵而不能自撥。如果事事抱著平常心,便能在現代緊張生活的壓力之下,感受那份寵辱不驚的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