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成敗之道:以柔克剛,以弱勝強(4)(2 / 2)

倘若以柔和之姿去麵對剛烈火爆之人,恰似細雨之於烈火,烈火熊熊,細雨蒙蒙,雖說不能當即將火撲滅,卻有效地控製住了火勢,並一點點地將火滅去。

孔子出了名以後,曾帶領他的弟子千裏迢迢去拜見老子。見麵後,老子問他:“你看我的牙齒怎樣?”隨即咧開嘴巴。孔子恭恭敬敬地回答說:“先生的牙齒一顆也沒有了。”“你再看我的舌頭怎樣?”說著,老子又伸出了舌頭。孔子回答:“先生的舌頭伸縮自如,又紅又潤。”老子聽後一笑,便雙目微閉,不再言語。孔子雙手一揖:“多謝先生指教。”說完便領著弟子離開了。

在回去的途中,子路問孔子:“先生,我們好不容易才見到老子,也未問出些大道理來,怎麼就這樣回去?”孔子說:“老子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已經全都告訴我們了。”子路問:“他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孔子說:“他告訴我們:牙齒雖硬,由於以硬碰硬,便掉光了;舌頭柔軟,以柔克剛,所以完好無損。”見子路和其他弟子還似懂非懂的樣子,孔子接著又解釋,“為人處世生硬、暴躁,不僅事情辦不好,還會得罪人;隻有為人柔和、有耐性,才能把事情辦好,又不得罪人。”弟子們聽了,連連點頭。

柔弱,具有一種內在的生命力,不是虛弱,不是脆弱,而是柔韌,含有一種不斷發展、成長的生機,必定能戰勝強大。

天下最柔弱的水,奔流於天下最堅硬的山石之間,無所不經,無孔不入。因此像水那樣柔弱、趨下、平而後止,像水那樣深沉平靜、不求報答、洗滌汙穢,必能戰勝剛強。

《明史》中記載,有一次明武宗朱厚照南巡,提督江彬隨行護駕。江彬素有謀反之心,他率領的將士,都是西北地區的壯漢,身材魁偉,虎背熊腰,力大如牛。兵部尚書喬宇看出他圖謀不軌,從江南挑選了一百多個矮小精悍的武林高手隨行。

喬宇和江彬相約,讓這批江南拳師與西北籍壯漢比武,結果看似弱小的江南拳師大獲全勝。江彬從京都南下,原本驕橫跋扈,不可一世,但因手下與江南拳師較量,屢戰屢敗,氣焰頓時消減,樣子十分沮喪,蓄謀篡位的企圖也打了折扣。喬宇所用的正是“以柔克剛”的策略。

曆史上以柔克剛的例子還有很多。如大禹治水,洪水的猛烈可謂剛之極矣,但在大禹柔性的疏導下,剛猛的洪水被治得妥妥貼貼。

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往往太過尖銳的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一塊巨石如果落在一堆棉花上,會被棉花輕鬆地包在裏麵。以剛克剛,兩敗俱傷;以柔克剛,則馬到成功。剛烈之人,其情緒頗好激動,則很容易失去理智,僅憑一股衝動去做或不做某些事情,這是剛烈之人的優點,同時又是其致命的弱點。

俗語說:“牽牛要牽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處。”應以己之長,克其之短,對待剛烈之人如果以硬碰硬,勢必會使雙方共同失去理智,頭腦發熱,做出事來不計後果,最終,各有損傷,事情也必然搞砸。而倘若以柔和之姿去麵對剛烈火暴之人,則會是另一番局麵,恰似細雨之於烈火,雖說不能當即將火撲滅,卻有效地控製住了火勢,並一點點地將火滅去。所以,以柔取勝是宇宙的普遍規律。

正如老子所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又說:“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堅強處下,柔弱處上。”

由此可見,人們在為人處世、養生與治國的過程中,不宜逞強於做某事,應當煉就至柔之氣、柔和之性,保持柔和的德性才是強身、強國之道。

道法自然

做人就應當能夠像水一樣以柔克剛。因為,堅硬的事物,往往都不能持續和長久,這是人生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