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原則把握好人生底線(1 / 2)

隻有知己,我們才能弄清楚自己應該堅守住什麼樣的底線;隻有知彼,我們才知道自己應該退讓到什麼程度。

———佚名

守住道德底線,不要因小失大

人生在世,當循規蹈矩,切不可圖一時之暢快,放任自流。一旦越過道德的底線,就可能給你帶來極嚴重的後果。

惠延德,延安大學前校長。他出生於陝北藏澗縣一個窮苦的農民家裏。l8歲時,他便在村裏入了黨,當了村幹部。20歲,被推薦到陝西師範大學,成為一名工農兵大學生。24歲,他被分配到延安大學任教,曆任管理係副主任、主任、產業辦主任、校長助理、總務處長。34歲,他被破格晉升為副教授,5年後晉升為教授。43歲,他調到榆林高等專科學校任黨委書記,後兼任校長。2002年2月,49歲的他調任延安大學校長,成為一個令同齡人羨慕的正廳級幹部。但是就在幾個月後,卻因為受賄被逮捕了。

第一次受賄時,惠延德還是榆林高專黨委書記兼校長。當時,榆林地區建築工程公司第六處處長馮某得知榆林高等專科學校要大搞基建,為使其所在的公司承攬到該校工程,便通過他人認識了惠延德,請求予以照顧,但惠延德給他打了“官腔”。

馮某與橫山縣包工頭黃某就商量,給惠延德送15萬元錢,這樣應該可以起到作用。後來,惠延德來到西安,馮得知後與黃一起從榆林趕到西安。當天晚上,馮單獨來到惠延德入住的招待所,兩人先拉了一陣兒家常。後來,馮話題一轉,向惠延德問道:“你的住房咋樣?”惠延德說:“學校正在集資建房。”馮又問:“那你集資的錢有困難嗎?”惠延德說:“親戚借一點,朋友借一點,問題不大。”馮見時機成熟就說:“我這次來給你帶了些,就算借的,你先用著。”惠延德猶豫了一下,點頭同意了。第二天,馮要了惠延德的身份證,於4月20日在橫山縣將15萬元存在了惠延德的名下,幾天後馮某在家中將存折交給惠延德。

這時的惠延德,思想鬥爭異常激烈、因為不收受錢財,是他一向的為官底線,15萬元意味著什麼,他十分清楚。但是,在巨大的金錢誘惑麵前,他終於底線失守,收下了這筆錢,並在該校2號教學樓評標時給馮某所在的公司打了最高分,使該公司承建了此項工程。

有了第一次,以後就更是肆無忌憚,後來惠延德又多次從不同的人手中收受了大量的金錢,直到把自己送進了監獄。

惠延德正是沒有守住道德的底線,最終使自己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可見,人要是不能控製自己的欲望,就會讓自己陷入不利的地步。人非聖賢,很難讓自己一輩子清心寡欲,不產生一絲邪念。然而,人的高尚和可貴就在於他能堅守自己做人的底線。沒有一絲邪念,那可能是神,不是人;守不住底線,就不是人,而可能是禽獸、魔鬼。

兩千多年前,魯國的大臣公儀休,是一個嗜魚如命的人。他被提任宰相以後,魯國各地有許多人爭著給公儀休送魚。可是,公儀休卻正眼不看,並命令管事人員不準接受。

他的弟弟看到那麼多從四麵八方精選來的活魚都被退了回去,很是可惜,就問他:“哥哥你最喜歡吃魚,現在卻一條都不接受,為何?”

公儀休很嚴肅地對弟弟說:“正因為我愛吃魚,所以才不接受這些人送的魚。”

“你以為那幫人是喜歡我、愛護我嗎?不是。他們喜歡的是宰相手中的權,希望這個權能偏袒他們、壓製別人,為他們辦事。吃了人家的魚,必然要給送魚的人辦事。執法必然有不公正的地方,不公正的事做多了,天長日久哪能瞞得住人?宰相的官位就會被人撤掉。到那時,不管我多想吃魚,他們也不會給我送來了。我也沒有薪俸買魚了。現在不接受他們的魚,公公正正地辦事,才能長遠地吃魚。”

人一輩子的確要麵臨形形色色誘惑的考驗。道德無價,在誘惑麵前,做人的底線,應該是永不垮塌的銅牆鐵壁。隻有這樣,你才能長久地“吃魚”,安穩地“吃魚”。

劃清能力底線,量力而為

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數,給自己畫一條能力的底線,要學會量力而行。不懂得量力而行的人,不但做不好事,還會把事情搞砸,給自己帶去麻煩。

有一位武僧居住在深山之中,但是因為武藝高強,所以聲名顯赫。很多人不遠千裏來找他,想跟他學些武藝方麵的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