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不拘於“偶然”的成敗(1 / 1)

明人呂坤說,事有當然,有自然,也有偶然。有見識的人做事,都是盡力按應該的做法,即“當然”去做。在做的過程中,要遵循自然規律。而對於偶然發生的情況,不要被它迷惑,幹擾自己做事。

而有些人卻不是這樣。如“守株待兔”中的那個人,偶然白撿個兔子,就死抱著“偶然”不放了,放棄了原來的“靠勞作致富”的這個“當然”。結果呢?田荒了,兔子也沒有再來。可見,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須把握好“當然”、“自然”和“偶然”。

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這是不言而喻的。“強扭的瓜不甜”,“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光有成功的願望是不行的。比如打仗,自己的力量太弱,卻非要跟強敵硬碰硬,那麼,非輸不可,隻能按客觀規律辦事,避敵鋒芒,尋找敵人的弱肋出拳,才能慢慢地積小勝為大勝。毛澤東在井岡山時的兵法就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

還有,有時在努力的過程中,客觀條件發生了變化,原來可能成功的事做不成了,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隻好重做調整。比如大家知道的李文華老師,原來和薑昆合說相聲。當他正在相聲的舞台上一步步走向更大的成功時,突然發現得了喉癌。李文華裝上了人工喉管,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瀟瀟灑灑地說相聲了。他盡了“當然”,但也不得不“聽其自然”。這些年,我們看到他又出現在電視熒屏上,或做廣告,或給相聲段子配默聲表演。他順其自然,在積極地尋求另外的發展之路。

李文華的故事也告訴我們,“聽其自然”並非“聽天由命”,隻要在不違背自然的前提下,一個人的成功之路仍是寬廣的。“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不必因此而灰心,放棄在另一條路上“盡當然”的努力。

在處理“當然”、“自然”和“偶然”的問題上,呂坤尤其對“拘泥於偶然”的人提出了批評。

他說,這樣的人,不但“偶然”得不到,連應該得到的“當然”也一並失去了,真是可悲呀!

生活中不就有這樣的人嗎?有人一心要當影視明星,起先還能踏踏實實地拜師求藝,刻苦訓練,盡著“當然”。偶爾一次,在一部電視劇中走紅,他便以為自己的演技已是“腕兒級”,從此不再“盡其當然”,而是忙於到處走穴、簽名、當嘉賓……這樣的人被偶然的成功所迷惑,不再努力,很快就會成為生活中曇花一現的可悲角色。

拘泥於偶然,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遇到失敗和犯錯誤。再高明的騎手,也難免有馬失前蹄的時候,常勝將軍也有可能打敗仗。這時候絕不可驚慌失措,一蹶不振。你隻需堅定地繼續努力,就能走出失敗和錯誤的陰影,重鑄輝煌。

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要把勝利和成功看作是命運的偶然賜予,把失敗和挫折看作是生活對我們的考驗,永遠不放棄,朝著理想“盡其當然”地努力,這樣,我們的理想才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