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負責
一天上午課間休息時,幾個女同學正在走廊做遊戲,玩得很開心。這時,鄰班一個男生端著一杯水從走廊經過,突然,“啪”的一聲,該男生的這個剛花了三十幾元買的水杯應聲落地摔壞了。幾個女同學誰也沒有注意到剛才這一幕。這個男生則說是二班的楊某碰著他的手,水杯才落地的。這兩個孩子來到辦公室,尋求老師的幫助,老師認真了解了當時的情況,楊某也承認自己當時正玩得起勁,不小心碰著了該男生,才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老師覺得兩個孩子都有責任:楊某和另幾個女生不該在很窄的過道上做遊戲;而該男生明知比較危險,就應該主動避讓,加上這個女生不是故意這樣的。因此,一人承擔一半的責任,各出一半的水杯錢。兩個孩子均表示接受老師的意見。可到了第二天,楊某的母親則打電話到學校為其女兒申辯:她說她的女兒根本就沒有碰到那個男生,她女兒就不該承擔責任。更何況,當時那麼多同學在玩,為什麼就說是她的女兒?如果非要讓她女兒承擔這個責任,則會對他女兒的心靈造成傷害,並會影響其日後人格的完善。楊某到校後,也一口咬定昨天根本沒有碰到那個男生!最後,經多次調解,楊某的母親不再追究此事,男生重新為自己購買了水杯,以作為的這件事的結局。
這件事是發生在某學校一個學生及其家長身上的真實故事,雖然這件事已經在對方家長的寬宏大量中得到了解決,可它留給人們的思考早已不再是半個杯子的賠償問題,這已經成為了一個影響孩子責任心形成的嚴肅問題!現在的社會上類似這種現象比比皆是:沒有找到好工作,因為朋友不會幫忙;結婚沒有房子,因為父母不是大官或大款;身體長得不結實,因為父母不會調劑營養;成績不好,因為老師教得不好……生活中的種種現象表明:現代人缺乏反思自我,及學會負責的態度和能力。
有人說,“學會負責”已成為人們做事的通行證。法國著名兒童教育家塞爾梅斯認為:如何讓年輕一代從來到家庭、走到學校,走上社會時就學會保護自己,學會愛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如何讓他們學會自製,自覺抵製來自外來世界的各種誘惑;如何讓他們從小就以樂觀積極的態度直麵人生,在各種人際衝突和矛盾中提出建設性建議,並參加與他人的合作和創造;在知識信息飛速變幻的時代,如何讓我們的孩子願意而且善於科學的利用各種有益於個人生存和發展的社會資源,以開放的心態去接納世界,學會從中學習,這一切已經成為讓孩子在社會上生存並與他人共處的基本條件。縱觀這些生存的基本條件,便是要孩子們學會對自己、對家庭、對國家、對環境等等負責,而這一切歸根結底都是在為整個社會負責。但隻有當一個人能夠真正地履行其自身應盡的責任時,它才可能去適應整個社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學習——內在的財富》強調:社會的每個成員在職業、文化、結社和消費活動中,每天都應承擔自己對他人的責任。因此,一個21世紀的合格公民應該具有健全的權利和義務的觀念,而這一觀念不是天生具有的,需要教育和培養。特別是從點滴的事情做起,逐漸懂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家庭,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接受教育的另一個重要場所。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師,父母也應該在培養孩子責任心的過程中擔負起重要的責任,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父母卻為孩子代勞了一切,使孩子失去了鍛煉的機會,如:公交車上,有人給孩子讓座,父母立即代為感謝;與同學打架,回家向父母告狀,把責任全推給對方,把難題留給了父母;損壞了學校的公物,由父母賠償;甚至在外麵違反交通規則或把同學弄傷,損壞別人東西時,父母為了幫助孩子減輕有關方麵的懲罰,就想方設法為孩子開脫責任,甚至以孩子太小,不懂事或者不是故意為由,不願多付一點點責任。殊不知在責任麵前,避重就輕,斤斤計較,隻會進一步助長孩子的更加不負責任的態度和行為,而一個責任心差的人在社會上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受歡迎,不受重用。我想到了這樣一篇報道:在法國,有一個男孩在踢足球時,不小心踢壞了鄰居家的玻璃,孩子就向父母借錢買來玻璃給別人裝上,而為了償還父母這筆錢,這個孩子就利用課餘和假期給別人打工掙錢來還給父母。這對父母認為,這是孩子自己造成的,應該由他自己負責,就是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我被這對父母和這個孩子的行為深深感動了,他們的這種做法不正是我們的家長和孩子身上所缺少的嗎?
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一個人由“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猶如一棵小樹長成大樹一樣,必須經過“修剪枝葉”才能成材,這個“修”“剪”的過程,就是接受“教訓”的過程,也是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的一個大好時機。然而,現在不少孩子卻缺乏接受教訓的機會,從他們的衣食住行到求學、就業,各方麵都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我們應該改變這種做法,首先應該讓孩子在生活中“接受教訓”。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在他們獨立解決這些問題時,必然會受到這樣和那樣的教訓,接受了教訓,就自然增長了勇氣、能力、忍耐、經驗、等各種人生需要的素質,有了這些素質,人才能成大器,幹大事,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其次,我們還應該學會從細微處關懷孩子。隨著兒童的不斷增長,他們對事物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但畢竟他們的心理、思維能力尚不成熟,是非判斷差,規範意識淡薄,這就要求我們除了平時加強道德意識的培養外,還要從細微入手,關注學生責任心的形成。鼓勵孩子勇敢地對自己、對同學、對學校、對家庭、對社會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