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送給男孩的第24份禮物:立即行動,絕不拖延(1 / 2)

成功的人做事之所以從容,是因為他們能趁熱打鐵,因此也就不會有火燒眉毛後的手忙腳亂及“我應該做它,但應付它現在已經太晚”的遺憾。

馬上行動,戒拖遝

說一尺不如行一寸,隻有行動才能縮短自己與目標之間的距離,隻有行動才能把理想變成現實。西點軍校就深諳這一點,以行動為準則,用實際說話。

西點軍校流傳著這麼一個老故事,講的是一位長相粗獷的士兵在別人圍坐在營火旁講述自己的大無畏故事、吹噓自己的個人成就時,他卻在撥著營火的餘燼。盡管這位沉默的士兵什麼故事也沒講,其他人對他卻懷著同樣的敬重。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撇棄了自我吹噓的機會,而用實際行動對每個人做著貢獻。

同樣在服役期間,當人們盼望著聲音洪亮、濃眉大眼的士兵在某次艱巨任務中衝鋒在前時,讓所有人大吃一驚的卻往往是那個不修邊幅、舉止笨拙的士兵:他不僅處變不驚,而且在巨大壓力之下表現出色。有時候,新兵會被衣冠楚楚、引人注目、掌握著生殺予奪大權的管理人員折服。但是,如果沒有真誠的關心和個人成就,這種魅力很快便會消退,沒有行動,一切都將是零。

所以,西點人把少說話、多做事奉為行動的準則,通過腳踏實地的行動,完美複命,提升自我。而且,隻停留在“想”的階段永遠不可能有所成就,隻有立即行動才能獲得成功。

1973年,布雷德利獲得塞耶獎發表演講時,反複要求西點學員要學會踏踏實實地做事,絕不遲到、絕不拖延。在西點的遊泳救生訓練中,學員們最害怕的一個動作是:穿著軍服、背著背包和步槍,從近10米的高台上跳進遊泳池,然後在水中解開背包,脫掉皮鞋和上衣,把這些東西綁在臨時的浮板上。盡管學員們事前都反複演練過每一個動作,但是真到了要往下跳的那一刻,大部分人還是會遲疑,走到跳板盡頭之後就會停下來。當然,學員是絕不會退縮的,因為那意味著被勒令退學。盡管有些猶豫,他們最終還是會行動起來,縱身躍下。相信這成功一躍之後的興奮之情是無法言說的。行動產生了信心,信心又促進了行動。在西點,行動指引著一切。

有位名人曾說:“不要等待奇跡發生才開始實踐你的夢想。今天就開始行動!”行動是治愈恐懼的良藥,而猶豫、拖延將不斷滋養恐懼。

為此,西點軍校創造了一個理想的教育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學員並不是隨隨便便無論什麼時候想在圖書館都行,他必須在規定的時間裏盡最大努力幹完規定的事。他必須今日事今日畢,絕不能將任何事情拖到第二天。“絕不將任何事情拖到第二天”的要求,使學員自覺適應軍校生活、自覺完成規定課程,自我提升的意識也明顯增強。

西點寄語:

對於現在的男孩來說,最缺乏的就是“行動”意識,他們為自己的懶惰找借口,辦事拖遝,習慣於將昨天的事情拖到今天做,甚至上一周的事情拖到本周做。這種拖遝的習慣會毀掉男孩的前程。

西點風采:

能夠在西點軍校擔任教官是一件光榮的事情,一般都是經過嚴格挑選的,而且許多人同時擁有多種學位和知識背景。西點軍校的教官,有的住在校外,有的住在校園裏一棟棟獨立洋房裏,而且他們每所房子門口都立著一塊小木牌,上麵寫著“某某中校與夫人”“某某少校與夫人”,沒寫夫人的就是單身。

今日事今日畢

“絕不將任何事情拖到第二天”,這是嚴格的軍人準則,也是戰爭需要的準則。

迅捷、及時、準確,是軍事活動中最寶貴的概念。就作戰而言,隻有快速準確,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使敵人措手不及,才能把握戰機,爭取主動,穩操勝券。

西點軍校的萊瑞·杜瑞鬆上校在第一次赴外地服役的時候,有一天連長派他到營部去,交代給他7項任務:要去見一些人,要請示上級一些事,還有些東西要申請,包括地圖和醋酸鹽。

接到這些任務之後,萊瑞·杜瑞鬆沒說什麼,立即出發了。這讓連長感到有些意外,因為當時醋酸鹽嚴重缺貨,萊瑞·杜瑞鬆完全可以找個借口推托一下,可是他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