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旅行的終點(2 / 2)

何也招架不住,嗯嗯啊啊地應著,他身後的艄公大叔看不下去了,吆喝了一聲:“姑娘們,坐好咯~”

她們悻悻坐好,係好安全扣,前麵年紀稍小一點的艄公放眼檢查好了乘客狀態,手上竹竿往上遞,抽出水麵,在波光上拍了一下,濺起漣漪,用濃重的口音唱了個號子:“起排了塞——”

何也身後的艄公伴著吆喝了一句,長長撐杆往水裏一點,竹筏就靈巧輕盈地蕩了出去。

小幸睜眼,好奇地望著遠方岧嶢,近處瀺灂,碧波蕩漾,水雖不是清澈見底,但染著綠色的溪水潺潺,也甚有風味。人的視線隻能達到水下兩三米,水中還有成群的五顏六色的魚,機警的很,排排竹筏未近其身,就聞著水波蕩漾遊了去,唯有買了餌料的乘客捏碎了散進水裏,它們才會遊近搶食。

一曲溪邊上釣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橋一斷無消息,萬壑千岩鎖翠煙。輕筏此刻飄過天柱山,眾人都抬頭望這高聳入虛霩的造化之物,嘖嘖感歎雲雲。

何也是個文青,當時就念了一首詩,拍節輕輕念道:“隻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簫鼓幾時回。武夷洞裏生毛竹,老盡曾孫更不來。”小幸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前麵四個妹子隻拿住手機、相機拍照,壓根沒注意到小何同誌的zhuangbility細節。

後麵的艄公聽了個仔細,不知出處,他正是那前頭說的寡言少語者,隻笑道:“小哥是個文化人。”

前頭年輕點的艄公耳朵尖得很,順著風聲聽了個清楚,導引方向之餘抬起撐杆在何也腳外的竹子處輕輕敲了敲,吆喝著:“這位小哥墨水真是不少啊,剛剛念的那首詩,正是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遊我們九曲溪有感而作...”

他以此為切入點,滔滔不絕地講起了天柱山的曆史背景,文人墨跡,神話傳說,諸如仙人武夷君宴請仙民,虹橋為徑,眾仙捧場,飛歌曼舞,引觴勸飲,宴罷虹橋斷絕,從此再無仙跡。再如朱熹留墨,李材石刻,戚繼光抗倭留下的“大丈夫既南靖島蠻,便當北平勁敵。黃冠布袍,再期遊此”。

他妙語連珠,時不時帶入網上流行的幾句騷話和吐槽,“我們九曲溪啊,雖然叫做‘溪’,但夏秋季節最深的時候能達到二十多米,我們武夷山人民謙虛得很,不像某個地方,一個小水潭子就叫做海了。”

逗得他們哈哈大笑,倒也是對得起那人均二十塊的小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