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玄微子、所謂超脫(1 / 2)

這萬裏天地間的靈氣,雖不比自己入恩師門下之時,也隻比自己遁世似死非死之時強上一兩成。那時的靈氣已然衰竭到尋常修士無法感受到的程度了。但懸歡真人敏銳地察覺到它在一點一點地增長。

懸歡真人的師父,在道門是執牛耳者。否則貿貿然收了懸歡這位上清道接班人為徒,不引起火並算好的了。

他是修道者中少有的偏執狂,甚至是唯一的求知者。其人之於修道,好比泰勒斯之於哲學,比利海靈頓之於哲學,藍藍路之於鬼畜。

從踏入道門起,他便不滿足於眼下,身邊的人都是按部就班接收著先輩理念遺澤,懵然無知地在黑漆漆的道路上摸索。他卻意圖找尋燈火,照亮前路,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凡夫俗子質疑天地,隻能靠猜想、假設。修仙之人中出了他這麼一個異類,倒有得是手段來證實觀點。

他曾經用腳丈量過土地。他煉製了一樁子母法器,母器為一樁玉柱,子器則是一根懸浮的針,在法力導引下,這根針的針頭永遠朝著玉柱,並向持有者傳達距母器的距離。

“嚐煉子母器,(子)永向母,曰百裏,曰千裏,以觀其徼。方行,餐霞飲露,廿日,乃覺子垂地,察之,四萬五千裏餘也...大駭...此界,圓也。”

他攝著子器,又配以指北針,運氣飛起千丈,日行數千裏,飛行數十天,餐霞飲露,以作滋補。他越行越覺得惶恐,那根子器,漸漸地朝向地底,愈行愈烈,結果不言而喻,他驚恐地發現,這個世界是一個球體。

懸歡真人的師父為再次確認,飛天而起數日,耗損了百年修為,直到在他視界裏,這方世界是一個蔚藍的球型,而頭頂的玉蟾,並沒有地上凡人肉眼望去那般潔白光滑,而是一顆醜陋的、有許多坑洞的月亮。

“嚐同風而起,欲與天比高。翌日,呼之欲藉,乃攝(靈氣);再日,(靈氣)乃竭,害百年工,複之。餘終見此界,亦圓也。複觀其上,金蟾有缺,乃陰翳也,其上皆嶙峋,不可觀也。”

“靈氣是什麼?”“它是從哪來的?”“我們修行之後又要到哪裏去?”在他修行年曆的中期,他甚至提出了這三個問題,作用在道門之中,振聾發聵。

與此同時,佐證他觀點的事情發生了,修士們賴以生存的靈氣在慢慢地消散,修士們甚至還沒來得及去找尋它是從哪來的。

道心再穩固的修士都在尋找著源因。

於是這位先驅突發奇想,再一次開始了作(tan)死(suo),他捏著土行訣,一路向下,避開高溫來到地心。

“禦,驅之入地,行數日,乃終。”

...

將這些信息灌入何也腦海之中,懸歡顧慮小輩修為不夠,還特意施法暗中防護。之後他飄蕩著的魂體更顯暗淡。

順帶一提,以上內容有既視感極強的地方都是何也腦補的。

何也再不複往日淡然麵癱的表情,消化著這些信息,良久才喝了一聲,“下麵呢?!去哪了!?”

懸歡也不怪罪,隻道:“下麵沒有了。”

看何也臉上怪異的表情,懸歡真人解釋道:“師父自從那次從地下回來以後就顯得異常,我們問詢他,他也隻是說時候未到,師兄和我也隻能等時候到了再有師父告訴我們,隻是...那時候是永遠不會到了...”語過中途,何也腦海中他的聲音低沉黯然。

“那麼,”何也收斂心神,問道,“後來呢?”

“後來?嗬,不就是我說的那樣。靈氣一年年地流失散去,修士之能日益淪為凡人。我們在絕望中開始尋求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