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教育萌新(1 / 2)

時間正值午後,車駛向鷹塘市區,二人一商議,決定在鷹塘多逗留會兒,嚐嚐鷹塘美食。

偉大的詩人淳·簡拉基茨德曾經飽含著深情說道:“在沒事的時候。在無聊的時候。想的時候。到一個地方,不相同的地方,到這個地方來吧。來的吧,可以,瞧一瞧不一樣的地方,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好吃的。”

偉大的歌手米安金戈也說過:“烤麵筋,烤麵筋,軟軟的筋,甜甜地貼我的心。”

可惜這地兒沒有賣烤麵筋的......

不過華夏傳承了五千年的美食文化在這片土地上被機智勤勞的人民們玩出了花樣。一方水土一方人,華夏人一直懂得如何獲取自然的饋贈,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亙古不變,一地獨有的食材和烹飪方式,創造出了小吃不變的滋味,在鄉音的繚繞中,講述著我們日常生活的曆史。贛地有崇山峻嶺,流水甚多,此地最熱:活魚、捺菜、板栗、豆腐、豬蹄,店長推薦。

它是一條鯶魚,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被油烹、配上辣椒切片、薑絲、蒜泥,入了鐵鍋一起紅燒,如今安詳地躺在瓷盆裏,散發出陣陣逼人香氣。

它們本是一株株山中包治百病,富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的芥菜,在山間自由散漫地生長,被人拔起,且剁成菜葉,撒上辣椒、洋薑、大蒜、食鹽、味精、芋片、鮮筍,一番調製揉搓,被關小黑屋數十日,被擺上餐桌。

它本是一塊豆腐......媽的編不下去了。

一行三個手上搓著天師板栗,柔嫩香甜,唯有將軍苦哈哈地生嚼著板栗外殼,硬是咽了下去。何幸看得不忍,手上剝板栗速度加快,它一顆,她一顆。

他們這是找了家幹淨小店,人不多也不少,要了個包間。眼見著桌上菜齊了,瀘溪活魚、捺菜、板栗燒雞、青蠔湯、鹵豬蹄、蒸鱸魚、黃袍拜君王。將軍看得眼都發直了,人類真是神奇,那麼多個簡簡單單、無法入口的東西湊集在一起,居然能變出這麼香的食物!這才是活著的實感,摸得到的靈魂,人生的重量!

黍醅新壓野雞肥,卷席消得濃茶香,偶聽鬆梢撲暮。一雨淋過活魚白,半壁青白栗子黃,更何需,天上人間。

好詩好詩。

他們圍坐在一起,吃到天荒地老也不想停歇。

何也這一脈的修士有講辟穀的。修行有七類,詳說來太過繁雜,有機會再表。

玄機子是戰國時得的道,自然是其中一類“神仙家”,此道修為高深者隻靠食氣就可為生,何也覺得咱前輩太可憐了。一條舌頭也講分工,舌尖嚐甜,兩側中部嚐酸,兩側前部嚐鹹,舌根嚐甜,不好好吃好吃的對得起它們辛辛苦苦進化出的功能嘛!

酒足飯飽,何也很沒體麵地打了個嗝,何幸被何也帶了過去,跟著打了個嗝。將軍、小聖吃上癮了,覺得不得勁,扭扭身運了不知名的功法,鼓脹的肚子消了下去,繼續埋頭耕作。

何幸叫了一聲:“小聖,不許騙將軍吃豬蹄!”

何也正剔牙思考人生外隨手將之前拍的美食上傳朋友圈。身邊的人都用著微信,一為合群,二是軟性逼迫,這種功能殘廢的軟件真該下油鍋,他以前就發過誓早晚要把這垃圾軟件刪了。等會兒,二十多個人給他點了讚......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