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向前線挺進(2)(2 / 3)

一套西服的故事在城裏,提起“福記西服”,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多年來,“福記”始終是那塊老招牌。朱老板也總是那個笑容,挺著啤酒肚,站在店門口盯著每個過客的西裝,上下打量。

看到剪裁高明的,朱老板一定主動讚美:“這位先生,你的西服在哪兒做的?真高明!”

遇到水平一般的剪裁,朱老板也很厚道,即使對方請他品評,他也隻是笑笑:“還不錯!還不錯!”

不知是否就因為朱老板會做人,所以生意興隆,20年不墜。

有人眼紅,在旁邊也開了幾家縫紉店,都搶不過朱老板。

其實,“福記西服”的價錢並不便宜,式樣也不算新潮。甚至可以說朱老板人固然和藹,做生意卻有點怪。

譬如有人自己拿布料上門,請朱老板剪裁。料子太差的,朱老板一定拒收;顧客要求特別的花樣,朱老板也難得接受。算算,這推出去的生意還真不少。

妙的是,每個“福記西服”的員工,都跟朱老板有同樣的堅持,甚至出去開了分店,仍然秉持朱老板的原則。據說他們都是在看到朱老板的一件法寶之後,就成了忠實的信徒。

那“法寶”是一件西服上裝。

“這是我早年在上海開業時做的。”朱老板總是指著那套衣服說,“有一天來了位顧客,拿著料子,要我為他剪裁,我一看布料,說:‘這料子太差了,隻怕不值得吧?’顧客回答:

‘你隻管賺工錢就成了,管什麼料子?’我心想也對,就接了。”朱老板解開那件衣服的扣子,歎口氣,“接著,那顧客又要我把扣子和扣眼縫成不一樣高。我笑說:‘那不是太滑稽了嗎?’顧客還是那句話:‘你照做,隻管賺工錢就成了!’我再想,隻要他給錢,有什麼問題呢?就答應了。”

朱老板眼睛一瞪,目射寒光,“沒多久,對門開了一家西服店把我的生意全搶了。隻要有客人去,那店老板就會拿出一套衣服給他看,讓對方摸摸布料,看看扣子,再翻翻領子裏釘的商標,那是我的商標啊!”

停了半晌,朱老板舉起手上的西裝,“我不得不關門大吉了。臨走,我到對麵那家店,拜訪了他們老板,正是來我這兒做西裝的那個客人。我說:‘我要走了,再也不回上海混,惟一的請求是,能不能讓我買回自己做的那套西裝?’他給了,就是我現在手裏這套。末了,他對我說:‘年輕人,錢固然重要,原則卻更重要啊!’”

幾十年來,這套衣服一直掛在“福記”的櫃子裏,每個店員打開櫃門拿東西時都能看到。

財商啟悟:

許多想賺大錢的人往往就輸在蠅頭小利上了,但事實上,與信譽相比,眼前的、短期的利益顯得非常之次要。

向前線挺進馬登在7歲時就成了孤兒,這時他不得不自己去尋找住處和飲食。早年他讀了蘇格蘭作家斯瑪爾斯的《自助》一書。作家斯瑪爾斯像馬登一樣,在孩提時代就成了孤兒,但是,他找到了成功的秘訣。《自助》一書中的思想種子在馬登的心中形成了熾烈的願望,發展成崇高信念,使他的世界變成了一個值得生活的更美好的世界。

在1893年經濟大恐慌之前的經濟繁榮時期,馬登開辦了四個旅館。他把這四個旅館都委托給別人經營,而他自己則花許多時間用於寫書。實際上,他要寫一本能激勵美國青年的書,正如同《自助》過去激勵了他一樣。正當他勤奮地寫作時,令人啼笑皆非的命運捉弄了他,也考驗了他的勇氣。

馬登把他的書叫作《向前線挺進》。他采用的座右銘是:“要把每一時刻都當作重大的時刻,因為誰也說不準何時命運會檢驗你的品德,把你置於一個更重要的地方去!”

就在這個時候,命運開始檢驗他的品德,要把他安排到一個更重要的地方去了。

年的經濟大恐慌襲來了。馬登的兩家旅館被大火燒得精光,即將完成的手稿也在這場大火中化為灰燼。他的有形財產都付諸東流了。

但是他審視周圍,看看國家和他本人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他的第一個結論是:經濟恐慌是由恐懼引起的,諸如恐懼美元貶值、恐懼破產、恐懼股票的價格下跌、恐懼工業的不穩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