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恒與謝思鬆談完話後就進入了出發前的最後準備階段,大小行李都偽裝成普通包裹,用尋常馬車載著在街上兜幾圈後陸陸續續地送進了安氏大宅,好在家將們日常起居的地方與主宅隔著一段距離,向來生活自理,又有家主的老家將在宅子裏接應,行李搬運了幾天,偌大的大宅裏,除了安逸父子四人,沒別的主子察覺到哪裏不對勁,都被年後的商隊出發吸引了目光和注意力。
斥候小隊隨宮恒的親兵跟著行李進入安氏大宅,安置在多年閑置無人走動的老舊院子裏,宮恒臨近在出發前兩天才喬裝打扮由老家將接去宅子,與他自己的手下們呆在一塊兒。
待到吉日吉時,各家商隊集合,官府也派出衙役和兵士在出城的大街兩側維持秩序,總督謝思鬆是觀禮貴賓,城門前的大道上,幾位家主並肩站在香案前焚香禱告祭拜天地,他們身後站著上千人的隊伍,各家服飾顯眼旗幟鮮明,貨車都堆得高高的,蓋著防水的油布,綁得緊緊的。
梅國的內亂毫無平息的趨勢,商隊卻依舊如期出發,世居邊地的百姓都知道戰爭是最好的發財機會,而商隊的最終目的地是夜國的海邊鹽場,那裏是邊地百姓唯一的食鹽來源,富甲一方的九夜女王最愛來自內地的奢侈品。
化了裝染深了膚色的宮恒就站在安家商隊的前麵,與他站在一塊兒的是商隊總管安福,安福兩個手下站在身後,一個是專門打理生意的管事安財,另一個就是外公撥給他的老家將安壽,手下兩支家將隊伍,各有一個隊正一個隊副,宮恒自己的親兵統領歐陽夏也帶了兩隊親兵,其餘的親兵留在了別府裏用來配合謝思鬆打掩護,百姓們看到有親兵保護的******儀仗才能堅定地相信人在永平府。
既然打著安家商隊的旗號,自然拋頭露麵的事都由正兒八經的安家人出麵最好,歐陽夏帶著親兵和斥候小隊都站在車隊的後半段,大家都穿著一樣的家將服飾,根本沒人多望他們一眼。
車隊裏的手下人無人留意,宮恒卻很顯眼,不過卻也不是他一個眼生的年輕人,各家都有年輕後生跟著出來見世麵,在祭拜儀式之前,年輕人們就已經熱絡地寒暄過了,知道安家今年隨隊出發的年輕人叫安雲飛,旁支子弟,安老太爺的曾孫輩。
各家年輕人與本家之間的親疏關係就是互相之間相處的基礎,本家旁支都分得很清楚,宮恒特意給自己定的小輩分讓他在同齡人當中也屬於小輩,旁支中的小輩,在互換了姓名後就無人問津了。
宮恒根本不介意,受人無視的日子自小在宮裏就過慣了的,反正等出了城門,各家隊伍就會慢慢拉開距離,現在聊得熱絡,等走上幾天就找不著聊天的同齡人了。
香案前的家主們焚過香誦過禱文後,呼啦啦從旁邊小路上湧出很多仆人,分別給自家車隊裏的每個人送上一碗餞行酒,與此同時撤去香案,車隊魚貫出發。
安家商隊排在第二個出城,卻是往梅國去的第一隊,先出發的那一支商隊是往東麵鄰國去的,那個小國的北境與永平府接壤,東境與梅國的西境接壤,兩國間也是世代為了一塊富饒的糧倉之地爆發戰事,而鎮守梅國西境的就是現任梅國國王的三弟,梅國的二王爺梅壕。
永平府一府十三縣,接壤了四個國家,城鎮鄉村散落在十萬大山裏,邊地百姓世世代代用人命踩出了數條商道,大商隊各走各的路,互相不搶生意,反正最終目的地是夜國,除了換購食鹽,九夜女王的船隊帶回來的海外商品也是好東西,而等到返程的時候,還能順路賣些食鹽給途經的小國百姓。
踏出永平府城門的那一刻宮恒就不再是宮恒,而是安雲飛,手下人也全部照安家人的習慣改口稱他飛少爺,趁著在山間密林之中趕路的半個月時間先養成習慣,等到了梅國最近的一個村子後就能叫順口了。
車隊在邊境縣走了一天後,出了縣城過了界碑,一頭紮進了大山之中,斥候小隊趕到了隊伍最前麵探路,發揮他們的作用,每天傍晚尋找合適的宿營地,燃起篝火燒上熱水,車隊一到,安雲飛就能舒舒服服地享用一杯熱茶。
白蔻當日贈送的二百個鎂棒,當時發了一半給自己的親兵,剩下的一半又拿出一半分給斥候和安家人,十人的斥候小隊更是人手一副,項鏈一般戴在脖子上,在學會了使用方法後人人都忍不住地驚奇稱讚這來自京城的好東西。
此時尚是旱季,走在這遮天蔽日的密林山道上,還能撿到不少幹柴,但一路上斥候和安家人又都會隨時隨地就地取材製作引火的火絨儲備起來,等雨季來臨,想要生起篝火,幹燥的火絨是必不可少的東西,而那時潮濕到連衣服都得靠烘幹的密林裏自然不易取材,這都是本地人世代習以為常的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