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家中。
林國榮帶著林默來說明情況。因為辦公室人多眼雜,林默建議晚上直接來王毅家中說明下午發生的事情。
林國榮看了一眼林默:“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和王市長說。”
林默摸了摸頭:“王叔,信和公司其實是我的,紙廠的收購計劃是我做的。”
王毅的反應卻很平淡,始終微笑著:“老林,世上那麼多天才,還不許你家出一個?紙廠這份計劃我看就很好,比我們市裏很多領導幹部看問題都要深刻,難得他願意做些事,你就不要太苛求了。特殊情況可以特殊對待嘛。”
“我是管不了他,看來以後我還要給他讓路。”林國榮也做起了姿態。
“我這也是為海州做貢獻,減輕財政壓力,還提供工作崗位,你應該支持,打壓也就不合適了。”林默也樂得配合老爸,不好在王毅麵前太過跳脫。
“小默,下午的事情我聽說了,這種事情在改革的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你不要有太大壓力,踏踏實實做你的事,職工該如何安撫也按照你的計劃來。不要有思想包袱。我是很希望看到你能給海州的國企改製摸出一條路的。”王毅今年逐漸感覺的壓力很大,但也說不清來源,而且年初的好幾個項目在最後關頭都或多或少的出了些問題,很影響上層對他的印象。所以他很希望找到一個突破口,然後淌出一條路來。
“王叔,這個您放心,信和在成立之前,我就和我爸有過幾次談話,在我看來,國企改製的成功與否,主要看企業的主導人,他的步子不亂,企業就不會亂。而我們目前國企的亂象其實就是因為部分領導幹部不作為導致的。在這種情況下,若想通過改製獲得成功,就必須衝出種種限製,給企業以最大的自主權才有可能獲得成功。”既然已經說開了,林默也沒有藏著掖著:“王叔,您覺得企業在改製過程中,最值錢的資產是哪一部分。”
“應該是企業的固定資產吧,很多設備都是花大價錢從國外進口的。”王毅也不太確定林默問這個是什麼意思。
“其實是土地資產,國企在改製的過程中最容易流失的資產實際上就是土地資產。現在因為咱們海州經濟發展還比較落後,城區的地塊價值並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所以暫時還不能提升土地在國企改製過程中進行資產評估時所占的比重,但這不意味著土地不值錢。我們舉個例子,東郊的土地為什麼便宜?因為那邊人少,是郊區,沒有發展。成立的土地為什麼貴?因為周邊附屬設施完備,人多,城區經濟發展好。這就是土地價值差異的最基本體現。如果我們用一塊不是那麼好的地,做了一個可以帶動周邊經濟的項目,比如海州大廈這種。那麼土地的價值是不是就提高了?那麼在國企改製的時候土地資產為什麼占的比重會那麼低呢?因為土地的價值在當時那個時間點沒有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