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很多消費者安全意識不強,尤其是中低檔車的駕駛人對汽車製動液質量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充分認識到劣質製動液對行車安全的危害。其實,汽車製動係統常見的諸多問題,如:製動疲軟、製動發硬、製動液泄漏、製動係統鏽蝕、腐蝕等與駕駛人長期使用不合格劣質製動液有直接關係。
(1)耐高溫性能差
當汽車長時間高速公路行駛或下坡行駛時,製動液溫度隨著製動蹄片溫度升高而升高,尤其是炎熱的夏天,溫度可達110℃左右(一般也在70~90℃)。在山區道路和高速公路上,或者在高溫條件下開車連續急製動時,製動係統的溫度會急速上升,達到200℃的情況經常可見,因此我國在製定製動液標準時,參照了國際慣例,規定沸點必須不低於205℃。劣質製動液平衡回流沸點低,在高溫條件下製動液的溫度很快達到汽化溫度,製動液在管路中蒸發產生氣泡,油路發生氣阻,阻礙製動液流傳到位。這時踩製動踏板會感到發軟,不能立即達到製動目的,保證行車安全性。
(2)製動液低溫性差
-40℃運動黏度,即低溫狀態下的流動性指標,在北方嚴寒地區,合格的製動液仍然可以正常流動,製動靈敏、可靠。雖然製動液在頻繁製動的情況下溫度會升高,但由於製動液管路暴露在空氣中,在冬季汽車剛啟動時或製動頻率較小的情況下,製動液也可能處於很低的溫度。劣質的製動液低溫性能差,-40℃運動黏度大,凝固點高,在低溫時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凝固或結晶狀態,導致製動不靈敏,或製動踏板踩不下去。如果製動液含水過多,一旦結冰體積膨脹造成製動管線爆裂,發生滲漏,將會產生更為嚴重的後果。製動液的低溫運動黏度越大,低溫下傳遞製動力的速度就越慢,易造成製動滯後,甚至製動失靈。
(3)對金屬腐蝕性強
劣質製動液會導致製動係統內的金屬鏽蝕。由於劣質製動液腐蝕性強,易對油管產生腐蝕作用,使油管穿孔或管壁變薄、變脆,受到震動時發生斷裂,導致車輛漏油,製動時翻轉,造成事故。有時即使油管沒有發生漏油,也可能因為鏽渣過多,將活塞卡死,導致製動不靈敏或製動踏板踩不下去。
(4)橡膠相容性差
劣質製動液橡膠溶脹性大,從而對製動係統內的橡膠體密封件起不到潤滑作用,出現卡死等故障,導致製動遲緩或失靈的不良現象。劣質製動液對橡膠相容性不好,當與製動係統中的橡膠密封件接觸時,易導致皮碗或軟管膨脹、變軟、龜裂,破壞製動係統的密封性,導致製動液滲漏,甚至製動失靈。過強的“溶脹”作用,會造成皮碗嚴重變形,製動時皮碗翻轉,造成製動失靈,嚴重威脅行車安全。
(5)吸水性較大
水分能直接降低製動液的沸點,當水進入劣質製動液後,製動液的抗氣阻能力大大下降,在高溫時就會產生氣阻,製動管路裏麵形成許多氣泡,阻礙製動液流傳到位,壓力就不足,在這種情況下一腳製動踏板踩下去,就可能達不到預想的製動效果,導致事故發生。水分直接影響到製動液的低溫流動性。例如:在東北地區冬季,正常指標應為-40℃仍可流動的製動液產品,劣質製動液在-20℃或-30℃時已凝固不流動了,這將會直接造成製動失靈。另外,劣質製動液與水的互溶性差,對進入的水分不能溶解,水分積存在製動係統的底(凹)部,會對金屬產生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