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二章 原來是哥窯2(1 / 2)

第二天趙三郎吃了早飯就去找張大山去了,直到申初時分才滿頭是汗的回來。

看到秦英連水都顧不上喝一口就寶貝的把懷裏的筆洗小心翼翼的掏出來遞給她,語帶激動的說道:“快把這筆洗好好的放起來,那窯主說是真的哥窯筆洗。”

“真的?!那窯主真說是真的?!是真的嗎?”得到了肯定答複,秦英反而不敢相信了,反複確認道。

趙三郎肯定的點點頭,“是真的,那窯主還說要出八百兩銀子買了去,隻是我曉得你喜歡這東西,所以就沒有答應。”

“呃……”那麼多銀子咋不幹脆賣了呢,她是喜歡這東西不錯,不過那也是因為覺得也許它可能會很值錢啊,說到底她還是喜歡銀子啊,如果隻是單純的喜歡這樣一件瓷器,她隻能說她還沒有那藝術修養或是藝術細胞。

壓下心裏的想法,畢竟趙三郎最在意的還是她,這可比啥都重要,笑著說道:“沒賣也好,既然那窯主能出到八百兩,說不定以後還有人出更高的價錢買呢。”

真是一語中的,幾天後張大山就找上門來,說是他們瓷窯的東家想要那筆洗,要是秦英和趙三郎想賣就去瓷窯找那東家,他這一兩個月也都會在瓷窯。

這正好如了秦英的意,於是和趙三郎商量,等過兩天秋收完了就去瓷窯,並讓張大山給那瓷窯的東家帶個話。

為什麼不立刻去找那東家呢?秦英想那不是上趕著去賣嘛,那樣一來那東家肯定覺得他們很想賣了這筆洗,肯定就給不起價,她故意不急著去就是想試試那東家會不會把價格給的高一些。

但是兩人去前也說好了,這回不管咋樣也要把這筆洗給賣了,畢竟這麼搶手的東西留在他們這種沒權沒勢的平頭老百姓手裏久了,就是禍不是福了,熟話說的好,懷璧其罪就是這個理兒。

“三郎我有沒有看錯咱們真賣了這麼多銀子?”賣了筆洗回到山洞,秦英看著放在桌子上一疊的銀票,不敢置信的問著趙三郎,整整一千一百兩銀子啊,比那窯主給的八百兩還整整多出了三百兩銀子,看來她那招故意拖延時間真起了作用。

趙三郎兩眼帶笑的看著已經看桌子上的銀票和銀錠看直了眼的秦英,不由莞爾,在瓷窯不是還一臉鎮定的和那瓷窯東家說要各地都通用的銀票不要銀子,而且銀票要一百兩每張的。

然後接過銀票時也是一臉淡然的交給那時早已經被驚呆的自己。

最後兩人跟著張大山一起出了瓷窯,她還想的很周到的給了張大山一張銀票,感謝他為他們前後操勞,而且還不忘囑咐他千萬要對此事保密,特別是他們得了多少銀子的事。

告別了張大山,她還是一臉鎮定,並且還提醒自己要警覺是不是有人跟蹤他們,雖然今天沒有幾個外人在場,但也不敢保證就沒有那起子見利起了歪心的人。而且也不能保證那東家不會騙他們,雖說這機會很小,畢竟這一千多兩銀子那東家肯定也沒有放在眼裏,她還是叫他去了那東家說的能兌換這些銀票的錢莊,隨便拿出一張換成五十兩、三十兩和二十兩各一張的銀票,看看那東家給的銀票是不是真的。

因而打趣道:“是真的,這些銀票不都是你讓那東家全部給的一百兩的銀票,然後又讓我去驗證換了一張五十兩的一張三十兩的和一張二十兩的嗎,咋啦,這才多大一會兒你就忘了?!”

秦英不自在的笑了笑,嬌嗔道:“人家這不是高興的嘛。”

一會兒後回過味來,問道:“三郎這麼多銀子咱們拿來幹啥?難道就這麼放著嗎?”要她說就應該拿來置產。

說實話回來的路上,回過味來的趙三郎一直都在考慮這個問題,這麼大一筆銀子總放著也讓人操心,所以最後決定,“我看還是拿來建屋買地吧。”既然已經決定過了今年就搬下山去,那麼就正好可以用這筆銀子起幾間好的磚瓦房,然後多買幾畝地,這一直是他想做的,也是他能想到的給秦英和小石頭最好的過日子的物什。

“你打算在哪裏建屋買地?”

“就在村裏吧,在咱們以前的屋子上建。”趙三郎說的理所當然。

秦英看了看趙三郎,片刻後才猶豫著開口說道:“三郎我想要不咱們去外麵買房子吧,你想想咱們搬下山去,一是為了小石頭往後讀書方便,二也是圖往後咱們過日子便利,所以我想咱們不如索性就考慮的長遠些搬去順應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