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婉又介紹道:“此菜乃是東北名菜,已有兩千年的曆史了,傳說當年漢高祖劉邦推翻了秦朝,打敗了項羽之後,他深知自己除了有外界的支持之外,更有賢內助皇後的支持。不久以前,富有遠見的皇後又用計剪除了掌握重兵的大將韓信,進一步鞏固了劉邦的統治地位。為了感謝皇後,這劉邦決定專門舉行盛大宮廷宴會慶賀,並當場賜她稀世珍寶紅棉錦衣。在當時這種紅棉十分珍貴,丞相蕭何絞盡腦汁才為皇上尋到此寶物。劉邦知道錦衣的珍貴,必能討得皇後歡心,但他還私下命丞相安排禦廚一定要在慶功宴上奉獻出仿紅棉色形的佳肴,好讓皇後喜上加喜。禦廚受命熬了幾個通宵,幾經實驗,采用新鮮的太湖大蝦仁為主料的‘紅棉蝦團’美饌製作成功了。在盛宴當日,滿朝文武無不興高采烈。皇後身著嶄新的‘紅棉錦衣’風采焯約,光彩照人,接著禦廚獻上了‘紅棉蝦團’,隻見金紅油亮,絢麗無比。皇後第一個品嚐該饌,感覺甜醇宜人,酥脆中帶有微麻,十分滿意,百官也紛紛叫好。劉邦大喜,讚過之後又重賞了禦廚。從此此菜便成了一道曆史名菜留傳了下來。”
納蘭等人聽了,舉筷一嚐,味道酸甜宜人,酥脆微麻,清新爽口,令人回味無窮。這時丫環又端上一碗玉竹鳳爪湯來,用一隻琺琅彩稚雞牡丹紋碗盛著,納蘭定睛一看此碗,隻見這隻做工精良的大碗外壁一側繪這稚雞和牡丹花,畫麵中心是一隻雄稚雞,在山石牡丹叢中覓食,尾翼上的雙色羽毛絨光如絹,灼爛奪目。稚雞的頭頸是滕黃色的,背部藍綠相間,腹腿鐵紅,尾羽絳褐色。周圍的山石花草以粉紅,藕荷,杏哈、黃,淡若,水涵等嬌嫩顏色相襯托。另一側以墨彩題五言行草書體詩句:“嫩蕾包金粉,重葩結繡玉。”字句的首尾有胭脂水章:“佳麗”及“金成”,“洵日”幾字。這碗畫麵色彩鮮豔雅逸,畫法精工絕代,如同一幅工筆花鳥畫般美秒動人。此碗胎體極薄,屬於半胎形,內外施釉白如雪,瑩潤如雲,與精美畫麵相得益彰,可謂美輪美奐。
納蘭正在細觀此碗,脂兒又道:“這玉竹鳳爪湯可大有來曆噢!讓我來告訴大家吧!此湯和漢代美女趙飛燕有關,據說趙飛燕小時侯出身貧寒,和其姐姐趙合德在家中常受父母虐待,皮膚粗糟如魚鱗,曾經一度不堪羞辱而逃入深山中,多年靠采集山中玉竹為食,久而久之,皮膚竟然瑩白如玉,柔嫩滑膩。後來因為生活所迫,隻身進入青樓,生活條件改觀,又喜歡吃玉竹熬雞爪,這麼一吃,使得自己越發美若天仙。於是這道玉竹鳳爪湯便流傳了下來。”
納蘭聽了,舉起手中的紅地粉彩蝴蝶紋羹匙嚐了一口湯,果然湯鮮味美,玉竹嫩白,入口香脆。眾人正在大快耳犀。這時丫環又端上一盤酥雪蛋餃上來,用一個胭脂水暗刻雲龍紋粉彩石壽盤盛著,一隻隻蛋餃玲瓏金黃是否可愛,董曉婉道:“這道酥雪蛋餃出自隋唐時代,據說隋煬帝楊廣乘船順大運河南下揚州,一日在楊州郊外遊玩,但見這郊外的鳳光是古木參天,藤蘿密布,樹上小鳥嘰嘰喳喳叫個不停,突然一隻小野兔從草叢中竄了出來,楊廣見了笑逐顏開,便催馬揚鞭去追,追了半天來到一片竹林之中。這竹子與眾不同,竹皮呈白色,那小野兔卻跑得無影無蹤,楊廣忽覺腹中空空,便下令在竹林中野炊一頓,隨從們便到四周去尋找人家來做菜。他們找了半天總算找到一家獵戶,這家人推選家中最會炒菜的四姑娘掌勺,做了四道菜送到楊廣麵前,楊廣一吃,龍顏大悅,連聲稱讚,命人把這做菜者叫來重賞。一會兒,四姑娘被領了過來,楊廣一見大喜,便問道:“你做菜還真有一套,這些菜都叫什麼名字啊!”
四姑娘忙回答道:“回皇上,這些都是鄉野之菜品,並無名稱,一般就叫酥蛋餃,鴨肝餅一類的。”
楊廣聽了,道:‘這菜味道不錯,名兒卻差了點,不夠響亮,朕覺得這酥蛋餃長得白白嫩嫩的,應該改名叫酥雪蛋餃,才雅致啊!’眾人都點頭稱是,從此這道酥雪蛋餃便在揚州一帶流傳開來。”
脂兒聽了,舉起手中的銀二鑲湘妃竹箸夾起一個蛋餃一嚐,的確是質地鬆軟,口味香醇,外脆內嫩,乃極品也。這時又有一個丫環端上一碗“琉璃藕”上來,用一隻金鏨花高足白玉蓋碗盛著。納蘭的目光立即被這隻金光閃閃的金鏨碗所吸引了,隻見此碗外飾凸起的勾蓮紋和數排如意紋,並嵌有鬆石海棠花,如意雲,足上為圓形托盤,邊沿飾連球紋並嵌鏨鬆邊線,盤內壁開光,內飾纏繞紋並嵌鬆石花,盤中部泛起圓形碗底,其壁鏨勾蓮並嵌鬆石梅花。碗為白玉質,潔白如脂,金工精致,玉質絕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