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是以順為孝,順是大前提。於是,我就和老公商量,動員大家一起錢給婆婆婆房。
為了婆婆的心事
婆婆今年70歲了。她是一個和藹的老人,是個極虔誠的基督教徒。她那花白的頭發總是隨意地攏在耳朵後麵,衣服很簡樸。我老公兄弟姐妹很多,大家爭著給老人買衣服,可是婆婆總是勸大家別浪費,衣服要那麼多幹啥,有穿的就行。自從公公下世後,婆婆這麼多兒女家換著住,想去哪就去哪。老人感到很滿意,總是誇我們孝順懂事。
可是,一向勤儉唳了的婆婆去年卻提出了一個讓人大跌眼鏡的心事,說是悶在肚子裏好久了。
原來,婆婆嫌和大家住著不方便,要獨立生活。問其原因,婆婆說了一句很時髦的話:“我想有個人的生活空間!”再問她為什麼,婆婆說:“我的朋友多,我想和朋友們經常聚一聚。”婆婆原來住的老房子早就讓老四翻成樓房了,樓下有婆婆一問住房。婆婆說不行,住一個院不方便。言外之意就是買新房嘍。
這要是退後十年,婆婆年輕一點還可以考慮,現在一個七十古稀的老人,一個人住誰能放心呢?婆婆平時不善於打理自己的衣食住行,讓她一個人冰鍋涼灶的住,那怎麼行?可是老人還是堅持著要獨立,不行就先租房。
看著她渴望的眼神,我想,一個平時儉樸的老人,既然提出這個空間問題,說明老人早已考慮成熟了。孝順是以順為孝,順是大前提。於是,我就和老公商量,動員大家一起湊錢給婆婆買房。老人百年後房子賣了還是大家的錢。我的提議得到大家的支持!很快,我們在老家為婆婆買了一個獨家小院,他是我的學生,告訴我這件事的時候,他已是個1 4歲的少年,須借助拐杖才能走路,但他很樂觀。
每一個腳印都是你自己走的
陳文海/文
6歲那年,他得了種怪病。肌肉萎縮,走路時兩腿無力,常常跌倒,且每況愈下,直至行走困難。
他父母急壞了,帶他走遍了全國各地有名的醫院,請無數專家診療,甚至動過讓他出國治療的念頭。
每一家醫院的結果都一樣——重症肌無力。專家說,目前此病隻能依靠藥物並輔以營養搭配與身體鍛煉來調節。
他的生活從此變得不同於常人。
上小學了,他開始了自己的苦惱。他家離學校很近,正常孩子十多分鍾便能走完的路程,他卻要花費幾倍的時間才能到達。
9歲那年的冬天,一個下午,天氣驟變,隨後便雪花飛舞。到放學時,路上已是厚厚的一層雪。
很多家長趕到學校來接孩子。他想自己腿腳不方便,雪又這麼大,爸:一定會來接的。他站在校門口,等著。直到孩子都被家長接走了,也未見到己的父母。他的焦急變成了傷心。爸爸媽媽為什麼不疼愛我?工作再忙也想到我呀?他有淚在臉上蜿蜒。終於,他吸了一口氣,咬咬牙,迎著暮色,踏返家的路。這一段路途走得實在艱難,不知摔了多少跟頭,也不知走了多時間。委屈、恐慌、憤怒交織在一起,他想等到了家裏,父母不管說什麼理他也不理會他們。此時,他恨極了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