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轉折(1 / 2)

計侯爺遭到的攻擊是前所未有的強勢,言辭激烈,咄咄逼人,將他整個人從品行、德行、能力來了一個徹徹底底的懷疑和顛覆,甚至由此還有人聯想到了貪汙、受賄、草芥人命等方麵,以至於竟不知誰請求皇帝徹查當年南疆平叛之“真相”!鬧得整個上京風風雨雨。

計夫人氣得肝疼,一連好幾天都睡不好覺。對內要安撫,對外也要安撫。憤憤不平之下抱怨不已,兒子不成器、家風不正的勳貴官員又不隻計侯爺一個——她不是真認為自個兒子不成器、家風不正,而是在大家眼裏已是如此;憑什麼這些人一個個就咬著計家不放?

計侯爺反而淡定,要怪隻怪這些年來他計家太好了,無論是計夫人在內持家,還是他在外辦差,從未有過一絲一毫的差錯,兩人在上京勳貴之中都是萬眾矚目的焦點,萬人敬仰的對象,計家早已成為上京勳貴人家的楷模,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令人仰慕之餘,豈有不招恨的?就好比一顆完美無瑕的珍珠,哪怕沾上了一粒沙那麼大的瑕疵,也將為人詬病不容,而一塊路邊的石頭,哪怕整個掉進了染缸裏,也沒有人會多說一句。

出人意料的是,皇帝收到這些奏折,一封封看完了挑了挑眉也不說話,全部轉手便命發往內閣。

偏那右相齊良生又是個極其認真的性子,加上皇帝數次當眾讚他“敢說真話,肯說真話,真君子也!”,齊右相感動得幾乎沒當場痛哭流涕,恨不得將心剖出來交給皇帝,從此愈發的“敢說真話,肯說真話”起來。他早就雄心壯誌,要找一塊硬骨頭啃啃,讓皇帝明其不畏權貴之心,顯其剛正不阿之品,計侯爺這事恰好撞上門來,正中他下懷,哪兒肯輕易放下了?況且依著他想,那計侯爺,又不是沒見識的小民,竟連自個的親生閨女也會認錯;還有那計大公子更好,兄妹做不成直接做夫妻,這都是什麼家教!真正叫人看不上!

內閣接到皇帝轉過來的折子,簡閣老、左宰辛大人等與計侯爺有著盤根錯節的關係,自然是站在他這一邊的,可又忌憚著齊右相的性子,也不好太直白的替計侯爺說話,商討這事時的態度甚是客氣委婉,而他們的態度落在齊右相的眼裏,理所當然的認為是他們心虛氣短。如果說齊右相先前還對計侯爺有兩三分認同,此時卻是一分也不剩了,非但寸步不讓,反而步步緊逼!

原本還以為這酸儒一根筋好糊弄,不想這一根筋也有一根筋的壞處,竟是個認死理的主兒!這酸儒的性子人人都知道,他如果與人有了什麼矛盾,沒有人會認為是他的錯,因為,錯的事他從來就不會去做!且他在儒林中聲名甚高,眼下又正碰上秋闈時期,這就更令人忌憚。

可是,泥人也有三分土性子,有一次簡閣老終於忍不住大怒了,他的女兒是皇後,外孫是太子,兒子是吏部尚書,胞弟是金吾將軍,侄兒是驍騎尉,簡家子弟中二三流的官員更是數不勝數,門生故吏那都不用說了!他何嚐讓人如此這般得寸進尺不給麵子過?

簡閣老忍無可忍指著齊右相鼻子大罵,齊右相也不生氣,反而一本正經涼涼的說了句:“閣老何必動怒?有道是有理不在聲高,難不成閣老這是惱羞成怒麼?下官隻是就事論事,若那忠勇侯問心無愧,何懼人查?閣老這般態度,倒叫人——這個,沒有證據的話,下官也就不說了!”

簡閣老氣得七竅生煙,瞪著齊右相,一部花白的絡腮胡子抖得不成樣。他這什麼都說了,卻還說什麼“沒有證據,不說了!”,他是當別人都同他一樣是一根筋嗎!

甄老爺一見情形不對,趕緊笑著從中和稀泥,與如夢初醒的同僚們慌忙一起幫著和,好不容易將兩人之間那種劍拔弩張的氣氛給調和了下來。左宰大人甚是欣慰,越發覺得與甄家的這門親事該結!

甄老爺沒料到,簡閣老和齊右相之間矛盾一緩,兩人卻不約而同的都把目光轉向了他,問他對此事有何看法?

甄老爺隻覺望天無語,合著他不是調解竟是攬麻煩上身了。這當口無論偏向哪一邊,都會得罪另一邊,直直白白叫人問了出來,也不能不開口。

甄老爺再三斟酌,委婉的做了幾句鋪墊,漸漸的將話鋒一轉,轉向了皇帝。眾人思慮了半響,也覺得就這麼僵著也鬧不出個結果,倒不如仍舊交由皇帝定奪。簡閣老也覺得如此甚好,亦可趁機逼一逼皇帝的態度。至於齊右相,他當然也讚成,且理所當然的認為皇帝一定會順應民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