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赴宴(1 / 2)

如今國家正值多事之秋,身為皇子,不說為國分憂,為父皇分憂,反而還天天忙著談情說愛追求心上人,如果皇帝知道了,一怒之下這件事準定要黃。夏見澤被慧妃這麼一提醒,心中十分感激,拱手垂頭道:“多謝母妃提點,兒臣記住了!”

慧妃微微一笑點了點頭:“那就好!沉得住氣,才能等到好機會!”

“母妃說的是!”二皇子與慧妃相視一笑。

西北這一場仗,六月底的時候終於告了一段落,西北軍大獲全勝,狠狠的重創了胡人的主力部隊,繳獲了大批的牛羊馬牲畜和金銀寶石,餘者率眾四處逃竄。隻是可惜大漠太過廣大,氣候和環境又惡劣,未能一殲成功。

比起這麼多年來,這一場戰爭卻是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大事,這標誌著,大夏國對胡戰略的改變,由被動防守改為主動出擊。

捷報傳入上京,皇帝龍顏大悅,朝臣們亦歡欣鼓舞,氣勢高昂,眾口一詞表示應該大大嘉獎西北軍上下。

卻不知,連帶著捷報一起呈上的,還有一封梁褚執筆,各大主將聯名的密折,在折中向皇帝表示,此次勝仗不要朝廷任何賞賜封功,隻請求皇帝準許將此次獲得的戰利品全部充當軍資,等徹底打敗胡人之後,再接受朝廷的表彰封賞。

皇帝自然沒有意見,西北軍有這份一鼓作氣拚到底的決心,他巴不得。將戰利品全部充當軍資,暫時便無須向朝廷要錢要糧,也是十分合理的要求。

可是內閣卻炸開了鍋,說是例不可開,西北軍這麼一弄,將來別的將士打了勝仗要怎麼辦?就算他們不要任何封賞,朝廷也該做個姿態出來,這也是激勵百姓、振奮民心的好事!

皇帝知道內閣,或者說是簡家一派惦記的是什麼,無非就是此次立功將領的名單。梁褚的密折本就是他授意上的,為的就是不讓人知曉這份立功的名單,此時豈肯就範?隻管拿梁褚的折子來堵他們的口,說是梁大將軍說的也有道理,朝廷應該尊重他們的意思。內閣一聽不幹,固執的堅持己見,最後退而求其次,請求皇帝派遣欽差前往西北軍安撫慰問,以示天恩浩蕩,以示朝廷對西北對胡戰爭勝利的重視,對西北軍的重視。

這樣,既表示了朝廷的意思,又不損失一錢一糧,還能夠起到激勵士氣的作用,也可以讓欽差好好的觀察一番,看看西北軍是否言過其實,誇大了勝利果實。

別的皇帝可以不管,這後一句話卻不能不防,思索一番,同意了內閣的提議。

於是,就欽差的人選問題,朝堂上又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角逐,最後,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又落到了出使南越有功的齊良生頭上。

簡閣老一派本不肯同意,皇帝卻一口咬定,齊良生出使南越的差事辦得極妥當,可見經驗豐富,辦事亦認真,乃是出任欽差的不二人選,簡閣老一派沒了話說,總算爭取到了一個副使的名額,命隨了齊良生一道去。

齊良生當仁不讓,不辭勞苦,帶著儀仗隊伍浩浩蕩蕩的去了西北,一個月後方回朝複命。他的嘴也是緊的很,回朝複命半個多餘的字也沒有,一板一眼隻回複了皇帝當初讓他帶去的幾個問題。至於那副使,更是倒黴,還沒到西北呢,就讓齊良生給抓到了小辮子看押了起來,壓根一步也動不得,更別說打探什麼消息了!

“若不是路途遙遠,怕路上會出事,微臣早就命人先押他回來了!”齊良生說得理直氣壯,且略帶嫌惡。

簡閣老一派氣得要死,偏偏證據確鑿,找不出齊良生半點兒錯處。心中無不都道:若是你早就命人先押他回來那倒好了!

不過,皇帝也沒治這副使的罪,隻是小小的訓斥了一番,也不許齊良生再告他的狀,算是圓了簡閣老一派的麵子,簡閣老等自然也不好意思再理論這事。

齊良生帶回來了好消息,皇帝心頭大定,龍顏大悅,恰好沒多久便是慧妃的父親,以致退的翰林院掌院學士、國子監祭酒溫維奇七十大壽,皇帝在景仁宮閑坐時,慧妃從旁提了一句,皇帝一高興,隨口便命李公公備賀一份重禮,到了那日送往溫府為老學士賀壽。

皇帝這一開口,慧妃喜不自禁,謝恩之後忙命人將此消息傳遞給娘家,娘家得到消息也很高興,原本就準備大辦的壽宴因此越發準備得隆重起來。

到了壽宴那一日,果然門庭若市,車轎川流不息,往來不絕,溫家兒孫媳婦外院內宅忙得腳不沾地,暗自慶幸,幸虧擴大了規模,上提了檔次,不然,可真要失了麵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