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所有的問題都要一分為二地看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是古代思想家老子的禍福倚伏觀,他認為世事變幻無常,禍與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因此,所有的問題都要一分為二地看。
古時候在邊塞地區,有一個老頭兒,人稱塞翁。一次,他養的一匹好馬突然失蹤了,鄰居和親友們聽說後,都跑來安慰他。
他卻並不焦急,笑了笑說:“馬雖然丟了,怎麼知道這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幾個月過去了。有一天,老頭兒丟失的那匹馬居然回來了,還意外地帶回來一匹好馬。
這事轟動了全村,人們紛紛向老人祝賀。可是老頭兒並不高興。他對大家說:“這有什麼可以祝賀的呀,誰能料到這不是一場災禍呢!”
幾天之後,老人的獨生子騎著那匹好馬玩,這匹馬不熟悉它的新主人,亂跑亂竄,將小夥子摔了下來,把腿摔瘸了。
人們聽說了,又來安慰老人。可是老人仍然不焦急,他說:“說不定還是件好事呢!”
後來,邊境上發生了戰爭,很多青年人被征調入伍,上了前線,傷亡了十之八九,隻有老頭兒的兒子因為身體殘廢,留在家裏,才僥幸活了下來。
這就是“塞翁失馬”成語的出處。事實也的確如此,我們不曉得將來會發生什麼事,我們隻是以為自己知道。我們常常把目前的事情看成是最糟糕或是最壞的了,其實並不是這樣。大部分都是我們自己在猜測,甚至是不合理地猜測。所以請記住:所有的問題都要一分為二地去看。
王冬梅下班時搭乘同事的車回家,不想才出公司不遠,車子就出現了奇怪的事情,對於這樣的故障,她自然是一竅不通,隻能靠邊停下。打了維修公司的電話,卻一直不通。正在這時,一個人湊過來,很在行地幫忙解決起問題來,一看他那車的後備箱裝著滿滿的工具箱和備料,就猜到他肯定是開車沿途幫忙修車的。
但是想想這事,說不幸也幸運,雖然車有了問題,卻剛巧碰上了這個馬路修車者。所以其實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幸運中有著不幸,不幸中有著萬幸,福禍相依。有時看上去的好事沒那麼容易,看上去的壞事也沒那麼糟糕。所以,所有的問題都要一分為二地去看,既不盲目樂觀,也不徒增悲觀。
因此,無論我們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想想老子的這句話,都要一分為二地去看問題。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好,一種是壞;一種是成功,一種是失敗,各占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所以正處在逆境中和不得誌中的人們應該可以相信,成功對於你們來說和那些成功者來說都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雖然我們現在沒有成功,但是隻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了,這種可能就會實現。成功並不是某些人的專利,也不隻是某些人的幸運。我們不要被眼前的困難打倒,也不要被暫時的安逸所迷惑,福禍是相互轉換的。
8.做好自己的工作
由於自己方法不當所造成的重複勞動,或是由於同事的要求增加不必要的工作時,或是當同事說出自己的痛苦時,我們一定要學會巧妙地拒絕。
上班族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自己的工作已經夠忙了,可是不時地總有額外的工作幹擾著自己。這些不必要的工作或是由於自己方法不當所造成的重複勞動,或是由於同事的要求所增加的。它們給你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分散了工作精力,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要學會拒絕。
為了不使自己被一些小事所困擾(如果不是不可推脫的事情),就不要接手任何別人想給你的問題或責任,如果你接受所有找上門的問題,你的工作有可能會變成一場噩夢。許多人花費幾天、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處理輕易答應別人的事,而那些事並不是他們的責任。
《當經理碰上猴子》這本書,寫的是有關經理花費了所有清醒的時間,企圖處理猴子的恐怖故事,就是因為這些經理許可猴子從主人的背上跳到他們背上。他們還對部屬每天早上到他的辦公室詢問問題處理得如何感到驚訝。這正是可笑的相反狀況,不是部屬被賦予任務,反而是部屬委派任務給經理。有時候經理甚至不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