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緊要處隻有幾步,幾個緊要處的連接完成了一個人的一生,所以,千萬不能一條道走到黑,盲人尚且知道聽風聲,用拐杖試探前方的道路,如果遇到荊棘,他們絕不可能堅持往前走,不是因為他們膽怯,而是有些犧牲根本沒有必要,人生是短暫的,糊裏糊塗地走錯了幾條道路,好幾十年就過去了。一旦走上一條不歸路,這輩子就沒什麼可憧憬的了,因此,遇到黑道就繞著走,好漢並不逞一時之勇,隻要走上的黑道不是一條絕路,人生就可以調整,如果固執地往前走,就不是計劃的問題了,那涉及到你自身的錯位。別覺得自己挺執著,殊不知,生活中很多看似“執著”的舉動都是不折不扣的愚蠢,計劃本身就不是教條,它時刻都需要調整。這個調整是對計劃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對正確的接近,將錯誤的計劃堅持到底對人生無益。
隻有拋棄固執,適時地變通,才是最智慧的人生。
傳說公元前233年冬天,馬其頓亞曆山大大帝進兵亞細亞。當他到達亞細亞的弗吉尼亞城,聽說城裏有個著名寓言:
幾百年前,弗吉尼亞的戈迪亞斯王在其牛車上係了一個複雜的繩結,並宣告誰能解開它,誰就會成為亞細亞王。自此以後,每年都有很多人來看戈迪亞斯打的結子。各國的武士和王子都來試解這個結,可總是連繩頭都找不到,他們甚至不知從何處著手。
亞曆山大對這個寓言非常感興趣,命人帶他去看那個神秘之結。幸好,那個結尚完好地保存在朱庇特神廟裏。
亞曆山大仔細觀察著那個結,許久許久,始終連繩頭都找不到。
這時,他突然想到:
“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行動規則來打開這個繩結?”於是,他拔出劍來,一劍把繩結劈成兩半,這個保留了數百載的難解之結就這樣輕易地被解開了。
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人生也總得有所發現,有所創造。人生不能一味地按著某種教條度過,不能固執地在一條道上走到黑;人生需要變通,變通才是成功的源泉,創新才是生命前進的動力。
翻遍名人的傳記,你就會慢慢地發覺:他們最終的地位跟兒時的設想都具有一定的差別。大方向可能不變,但是操作的具體步驟和實現手段不能僵化,“世變事變,時易事易”,每個人都得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道路的方位。大凡成功的人跟整天惆悵的庸人不同,撞南牆的事從來不幹,哪裏的路好走他們就往哪裏走,泥濘的地方可能適合種水稻,但是不能走。他們都是懂得如何思想的“蘆葦”,隨著河塘的月色搖曳多姿。
中國有句俗語叫“不在一棵樹上吊死”。做任何事都要學會變通,成功因人而異,方法與角度千變萬化,充分挖掘現有資源並予以有機配置,何愁沒有豐碩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