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以後,曹操就統一了北方,發展生產,增強軍事力量,下一步他就打算進軍南方,消滅駐守在荊州的劉表和江東的孫權,統一全國。

在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直逼荊州。而此時,駐守荊州的劉表剛剛死去,次子劉琮承襲了他的職位,膽小怕事的劉琮暗地裏投降了曹操。受劉表派遣駐守新野一帶的劉備,見曹軍來勢凶猛,想抵抗也來不及了,就匆匆忙忙地向江陵退卻。江陵是一個軍事重鎮,又是兵力和物資的重要補給地,曹、劉雙方都為爭奪此地而日夜兼程,在長阪(今湖北省當陽縣東北)曹操趕上了劉備,並且打敗了劉備,占領了軍事要地江陵。

劉備隻好從小道到夏口(今湖北省武漢市),與劉表的長子劉琦相遇,合兵一處,約有2萬人。而且在夏口,劉備碰到了孫權的謀士魯肅。原來,孫權在得到曹軍南下,劉表去世的情況後,就接受了魯肅“聯合劉備、抗擊曹操”的建議,並派魯肅以給劉表吊喪為名,和劉備取得聯係。在夏口,魯肅向劉備坦誠地說明了來意,希望孫、劉兩家能夠聯合抗曹,這正符合了諸葛亮在隆中同劉備講的對策。劉備當即決定派諸葛亮為代表,同魯肅前往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麵見孫權共商聯盟破曹之計。

孫權愛慕諸葛亮的才華,諸葛亮見孫權氣度不凡,兩個人談得非常投機。孫權首先向諸葛亮請教,諸葛亮說:“現在天下大亂,曹操占據北方,而且有吞並天下之勢。而將軍您占據著江東,劉豫州劉備一心想振興漢室,兩位都有和曹操爭奪天下的氣勢,真是誌向相同啊!”諸葛亮一句話就將孫、劉拉到了共同抗曹的立場上。但他見孫權在聯合抗曹上仍有些猶豫不決,就對孫權說:“曹操占領了荊州,名聲震及四海,現在他順江而下,直逼江東。將軍您應該根據自己的力量作出決斷。劉豫州是漢朝的宗室,才能是他人所無法比及的,許多人都仰慕他,歸順他,如果他抗曹不能成功,那也是天命;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向曹操投降的。”諸葛亮的幾句話分明在激勵孫權作出正確的決斷。

這時恰巧曹操寫信恐嚇孫權,說他率80萬大軍討伐江東。曹操書信來後,孫權在一次議事會上宣讀,要眾臣討論,商討對策。一時議論紛紛,莫衷一是。以張昭為代表的文官主張求和投降,以黃蓋為代表的武將則力主抗曹。大臣魯肅,是個主戰派,他力主聯合劉備勢力共同抗擊曹軍。他見孫權對和戰的態度暖昧,非常著急,在散會後他對孫權說:“張昭的話,主公千萬不能聽,你身為東吳之主應當三思!”

孫權說:“我何嚐不知道和與戰的利害關係,隻是事關重大,一時難下決心。”魯肅說:“曹軍眼看就要進攻,主公要當機立斷。最好先聽聽周將軍的意見,早作抉擇。”

孫權猛想起孫策臨終遺囑來,立即派人去通知周瑜回來議事。周瑜這時正在鄱陽訓練水軍,聽說曹操大軍來到,未等得到孫權通知,已經連夜趕回柴桑郡,要求見他議決軍機大事。

魯肅見周瑜回來,首先向他講了和與戰的爭論情況,希望他促使孫權下決心抗曹,張昭等文官知道周瑜的意見舉足輕重,也來求他支持和談。他們走後,黃蓋等武將又來要求堅決抗曹。周瑜聽後非常高興,激動地說:“我正要與曹操決戰,決不投降。諸位將軍請回,明日見主公後,自有定議。”

第二天,孫權主持東吳百官再議和戰問題。周瑜先發言:“聽說曹操來書,要我們歸降?主公如何定奪?”孫權將曹操的信給他看,要他發表意見。周瑜看後冷笑一聲說:“曹操欺我東吳無人,竟敢如此侮辱!”

周瑜見文官們害怕曹操勢大,又詳細分析敵軍弱點。他認為曹操雖然善於用兵,但這一次大軍南下,違反兵家常規:曹軍在南方久經征戰,疲憊不堪;馬騰、韓遂等在北方作亂,有後顧之憂;曹軍士兵來自北方,隻善陸戰,不會水戰;隆冬嚴寒,水土不服,易生疾病。周瑜充滿信心說:“曹軍人數雖多,但天時、地利、人和都在我方,隻要君臣同心,團結對敵,完全可以打敗曹軍。”

周瑜主戰的理由和對敵我力量的透徹分析,獲得了武將們的堅決擁護,說得主和派文官們啞口無言,孫權不斷微笑點頭,表示讚賞。周瑜說完以後,孫權雙目掃視了一下分站兩列的文臣武將,斷然拔出佩劍猛砍下桌子一角,斬釘截鐵地說:“從今天起,隻準言戰,不準言和。誰再主張降曹,請看桌子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