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10種正常的心理異常現象(2 / 2)

6、疑病現象

很多人都將輕微的不適現象看成嚴重疾病,反複多次檢查,但檢查如排除相關疾病後能按醫生的勸告,屬正常現象。

7、偏執和自我牽掛

如走進辦公室時,人們停止談話,就會懷疑人們在議論自己,這種現象通常是一過性的。

8、錯覺

正常人在光線暗淡、恐懼緊張及期待等心理狀態下可出現錯覺,但經反複驗證後可迅速糾正、成語“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

9、幻覺

正常人在緊張時可聽到叩門聲、呼喚聲,經確認後能意識到是幻覺現象,醫學上稱之為心因性幻覺、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覺,不能視為病態。

10、自笑

自言自語、有些人在獨處時自言自語甚至邊說邊笑,但有客觀原因,能選擇場合,能自我控製,屬正常現象。

青少年如何預防

1、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

讓全社會都清楚,對於社會化的人來說,心理營養就象食物一樣不可缺少,特別是對生長發育中的青少年更為重要。眾所周知,青少年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會患病、畸形、甚至死亡;心理營養缺乏同樣也會出現心理畸形和人格的扭曲。

2、走出誤區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家庭向獨生子女化發展,父母的重望、學習的壓力、升學的競爭及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給少年兒童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緊張、刺激和心理壓力。據調查,全國4-16歲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高達13.91%;一則公開報道的數字更讓人震驚:“近年來,我國一些中小學生心理疾患的發生率呈直線上升的趨勢,僅北京、上海學齡前獨生子女心理變態的比率就超過50%。中小學調查表明,35%的中學生具有心理異常表現,接近30%的小學生心理素質處於不及格水平,而優秀或良好者僅占8.2%。”教育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興旺發達之大計,教育不僅要傳播知識,更重要的是樹人,培養全麵健康、全麵發展的接班入。

然而,現在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重知識的傳授,輕能力的培養;重學習成績,輕道德品質;重升學率,輕心理健康的情況非常嚴重。許多人以為青少年的心理障礙與己無關,孰不知這種僥幸心理往往是災難的根源。正是家長、教育者、及普通醫生心理衛生知識的缺乏,釀成了一幕幕痛心而愚蠢的悲劇。事實證明,青少年心理衛生問題涉及到家庭、社會的多個環節。因此,糾正普遍存在於人們心中的錯誤認識,走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誤區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