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考試心理”呢?如何把自己調整到考前最佳心理狀態呢?在考前和考場上,要把自己的情緒控製在最佳心理狀態水平上,有三種方法:
第一種,對自己正確評估,以加強情緒的穩定性
針對考場的情緒控製問題,首先要看我們對這場考試,心中有沒有底,考前,對這門功能是否準備充分了。所謂充分,這裏起碼有三層含義:其一、這門功能複習的基本內容是否都掌握了,如果題目都會答,情緒自然可以穩定;其二,僅是會了,達不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也不算充分。因為當今的考題從範圍上講是按規定的大綱,從題量上看,是比較多的,所以你做考試題,僅是一般的會還不行,同時要求做題速度快。如果比較熟練,做起來自然效果高,心理也踏實,情緒自然是穩定的;其三,對考試充滿必勝的信念與信心,你的情緒肯定是穩定的。信心是你考試成功的精神支柱,它會給你增添力量。所以遇到題目無所畏懼,你會輕鬆愉快,主動積極地完成任務。由此可見,情緒的自我控製與考生對自己的正確評估直接相關。
第二種,用積極的語言暗示加強情緒的穩定性
對於情緒的控製問題,做到問題的認識要正確,達到一定深度,限於個人的知識經驗,也不是很容易的。所以要達到情緒的自我控製還有其他的方法,如當今體育運動界的積極語言暗示,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比如感到自己無能為力時,就可以暗示自己,做一些加上詞語暗示的深呼吸活動,像當你吸氣的時候你可以想“吸盡力量”;當你呼氣時,可以想“呼出汙濁”等。這種語言暗示的結果,可以使你精神振作,情緒穩定。
考生朋友們,當你進入考場,出現了“考場慌忙”的感覺時,你就可以采用“沉著、冷靜”等自我暗示語,以此來安慰自己,以加強情緒的穩定性。其實,這種做法也是常見的事,就像我們常說的“人逢喜事精神爽”的那種“自我增力的感覺”。所以,考生在考場上采取語言暗示,能調節自己的不良情緒,可以產生冷靜、沉著的穩定情緒,或減輕不愉快情緒的強度。
第三種,以良好的行為、姿態穩定自己的情緒
心理學的研究證明,行為、動作姿態,可以直接影響一個人的情緒。比如到了考試那天,在不影響休息的情況下,要起的早一些梳洗完畢,精神抖擻地步入考場,充滿信心地迎接考試。不能小看這些動作程序,因為這些程序裏麵充滿了心理內容的描述,別人看了,覺得這位考生很精神,自己也會感到信心百倍。這種積極情緒可以使我們體內生物化學變化順利有力,可以提高大腦皮層神經過程的興奮性,可以使思維活躍靈活,回憶問題的速度加快,答卷效率也會提高。可見,考生既然考前做了充分準備,而且又充滿了必勝的信心,就應精神飽滿、落落大方地進入考場。接過考試卷時,要用“沉著、冷靜”的語言暗示自己,你肯定會取得理想的考試成績。要想達到這一目標,就要加強心理訓練達到情緒的自我控製,促使產生最佳的心理狀態,從而使考試過程得以順利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