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者不顧兔,決千金之貨者爭銖兩之價。
——[漢]劉安《淮南子·說林訓》
意譯:指做生意時,不會輕重不分,本末倒置。
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
——[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
意譯:商品價格貴時應該把它當作糞土一樣馬上出售,商品價格低時應該把它當作珠玉一樣馬上賣進,以求得高利潤。
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
——[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
意譯:商品貴到一定程度時價格就會下降,反之低到一定程度時會上升。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
意譯:指天下人都在為利益奔波。
3.改革創新
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於趨時適治而已。
——《宋史·卷三三四·徐禧傳》
意譯:治理天下的辦法,有繼承有變革,但都是為了能符合時代需要,達到治理的目的。
革弊,須從源頭理會。
——[宋]朱熹《朱子語類輯略》
意譯:變革弊端,要從源頭開始。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
——[先秦]《商君書·更法》
意譯:治理國家不要拘泥於一種辦法,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意譯:喻指舊事物必然滅亡,新事物不斷成長。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唐]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詩
意譯:句意謂人世間各種事情不斷地變化,古往今來形成了曆史。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先秦]《周易·乾·文言》
意譯:每天謹慎做事,自強不息,和日月一起運轉,永不停止。
正統不必常相繼。
——[宋]司馬光《司馬溫公集·答郭長官書》
意譯:正統的東西也沒有死守不變的必要。
事異則備變。
——[先秦]《韓非子·五蠹》
意譯:政事不一樣了,原來的舉措也要隨之變化。
釋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為法。
——[先秦]《呂氏春秋·卷一五·察今》
意譯:放棄先王已製定好的製度,學習先王如何去製定製度。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先秦]《周易·係辭下》
意譯:到了盡頭就要發生變化,變化了就能通達,通達之後才會長久。指的是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從發展到衰落的過程,隻有尋求變化才能繼續發展。
老禾不早殺,餘種穢良田。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陳紀》
意譯:老的陳舊的事物不盡早去掉,它的影響就會涉及到新的美好的事物。
凡人之情,窮則思變。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
意譯:任何人在無路可走時都想改變現狀。這是人之常情。
變者,天道也。
——[近]康有為《進呈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記序》
意譯:變革是天經地義的事。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漢]戴聖《禮記·大學》引《盤銘》
意譯:如果一天內能更新自己,就應該日日更新,每天都不間斷。
不慕古,不留今,與時變,與俗化。
——[先秦]《管子·正世》
意譯:不崇拜古時,也不完全停止在今天,一切依據時代變化而變,隨風俗變化而變。
必先知致弊之因,方可言變法之利。
——[宋]歐陽修《論更改貢舉事件劄子》
意譯:要先知道造成弊端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改變法令。
法若有弊,不可不變。
——《宋史·卷三五一·趙挺之列傳》
意譯:法規要是有了弊處,不可不變。
日新之謂盛德。
——[先秦]《周易·係辭上》
意譯:每天都有新的變化叫大德。
世易時移,變法宜矣。
——[先秦]《呂氏春秋·察今》
意譯:世道時間都變了,法也要相應改變才行得通。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宋史·王安石列傳》
意譯:天象的變化不必畏懼,祖宗的規矩不一定效法,人的輿論也不要害怕。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先秦]《荀子·勸學》
意譯:青色染料是藍草裏提煉出來的,但顏色卻比藍草更深。
凡事有經必有權,有法必有化。
——[清]石濤《苦瓜和尚畫語錄》
意譯:任何事都是隻要有一定的規則,就可以變化,法令也如此。
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唐]王之渙《登鸛雀樓》
意譯:要想看到更遠的地方,必須站得更高。
變法以治,更禮以教百姓。
——[先秦]《商君書·更法》
意譯:變法是為治理,變更禮儀是為教化百姓。
禮義法度者,應時而變者也。
——[先秦]《莊子·天運》
意譯:禮義法度都是根據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
惟進取也故日新。
——[清]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意譯:隻有不斷地進取,才會有不斷的創新。
人類最高的欲求,是在時時創造新生活。
——李大釗《新紀元》
我知道任何改革的成功,都需要不少的犧牲作代價。
——巴金《家》
科學,隻有創新才有生命力。為了創新,即使道路崎嶇,也要奮力拚搏,絕不回頭。
——謝光中《我的事業在中國》
科學上的每一個發現、發明都是創新精神與創造性思維的結晶。
——王極盛《科學創造心理學》
一切創新,首先要從突破自己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