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思念(3 / 3)

在死之前和生活伴侶分離是最大的不幸。

——[古羅馬]塞涅卡《論心靈的安寧》

3.恩怨

冤家宜解不宜結。

——[清]錢彩《說嶽全傳》

意譯:怨恨適宜解開而不應該再結。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元]鄭光祖《謅梅香騙翰林風月》

意譯:指救人性命是大德大善的事。

舉大事者不忌小怨。

——《資治通鑒·漢紀》

意譯:從事大事的人,在用人方麵不計較個人之間的恩怨。

君子不念舊惡。

——[元]尚仲賢《尉遲茶單鞭奪槊》

意譯:君子不計較曾經的恩怨。

冤有頭,債有主。

——[宋]釋悟明《聯燈會要》

意譯:指什麼事情都有它的根源,恩怨也如此。

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憲問》

意譯:遇到事情不罵天也不責怪人,一切都是天意。

冤冤相報,寧有窮期。

——[宋]洪邁《夷堅丙誌·安氏冤》

意譯:結仇恨的兩方互相報複,那麼仇恨就永遠沒有結束的時候。

人生何處不相逢,莫因小怨動聲色。

——[明]佚名《增廣賢文》

意譯:人和人不一定在那裏就能夠相逢,千萬不要因為一點點小怨就大動幹戈。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憲問》

意譯:應該用正直來報答怨恨!用恩德來報答恩德。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論語·八佾》

意譯:這些都忍受了,還有什麼不可以忍的。

食其實者,不折其枝。

——《淮南子,說林訓》

意譯:吃了它的果實,不要再折了它的枝。指人不應該忘本。

積愛成福,積怨成禍。

——《淮南子·繆稱訓》

意譯:多做善事可變成日後的福氣,壞事做多了就可變成日後的禍患。

隻知受惠,不知報恩的人最低賤。

——[古羅馬]普拉圖斯《珀薩》

恨能挑起爭端;愛能遮掩一切過錯。

——《舊約全書·箴言》

講仁恕就要以善報惡,以德報怨。

——[英國]莎士比亞《理查二世》

在感受到損害時,人心如果紛亂不安,並且有報複之意,這就叫做憤怒。

——[英國]洛克《人類理解力論》

互愛,這就是仇恨同一個敵人。

——[法國]薩特《魔鬼與上帝》

把別人對你的詆毀記在塵土中;而把別人對你的恩惠刻在大理石上。

——[美國]富蘭克林《格言曆書》

多年的恩愛在恨的一瞬間就化為烏有。

——[美國]愛倫·坡《致海倫》

人感到被輕視時最易發怒。

——[日本]三木清《人生論筆記》

人們最嫉恨那種自以為比別人高明的人。

——[英國]切斯特菲爾德《書信錄》

發怒與咳嗽一樣也是一種疾病。

——[法國]阿蘭《論幸福》

4.思鄉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晉]陶淵明《歸園田居》

意譯:關在籠子裏的鳥渴望回到樹林,養在池塘裏的魚想念最初的家鄉。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漢]佚名《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意譯:比喻人對故土的依戀。

鳥飛反鄉,兔走歸窟。

——[漢]劉安《淮南子·說林訓》

意譯:比喻人眷戀故土之情。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唐]宋之問《渡漢江》

意譯:離故鄉越近感情越脆弱,竟不敢問道於路人。

木性根土,人性根祖。

——[清]袁枚《龍昌府龍陵同知金公墓誌銘》

意譯:樹木根植於土壤,人性來源於祖先。

樹高千丈,落葉歸根。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意譯:再高大的樹木,它的葉子總會飄落在根部。

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

——[三國·魏]曹操《卻東西門行》

意譯:狐狸臨死把頭朝向巢穴所在的山丘,故鄉怎麼可以忘記呢?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唐]李白《靜夜思》

意譯:抬頭看見天上的一輪明月,低下頭就開始思念故鄉。

人情懷舊鄉,客鳥思故林。

——[晉]王讚《雜詩》

意譯:人總是懷念自己的家鄉,候鳥也思念曾經住過的森林。

天涯海角音信稀。

——[宋]朱敦儒《臨江仙》

意譯:天涯海角這樣偏遠的地方書信是很稀少的。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歸》

意譯:回故鄉要晚於大雁,可是思鄉的念頭卻是在花開之前萌發的。

家鄉是個賊,他能偷去你的心!

——聞一多《你看》

家鄉是個無情的惡魔,他能教你眼前的春光變作沙漠。

——聞一多《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