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是神奇、安詳、寧靜的。輕輕地踏在鋪滿落葉的竹縫小道上,軟綿綿的厚厚的竹葉總會發出沙沙沙的聲音,那是竹林裏最美妙的歌聲。
我的故鄉——粵東揭陽炮台鎮南潮村的西南麵,有一長長大堤。堤岸上滿是蒼蒼翠翠的竹子。多年前離開家鄉時,我們戀戀不舍走上江堤竹林,極目眺望。竹子啊,一年四季總是保持著一份優雅的黛綠。臨走時看著這片竹野,恨不得全裝進心間,讓人能在他鄉炎炎夏日中感受到清爽、在冰冷冬日揣著一股暖意。
每年的中秋之夜,是故鄉的竹彰顯她輝煌之時。是夜的煙火棚,棚架全是用竹子搭起來的。夜幕還未降臨,孩子們已成群結伴從竹堤上拖來一根根大竹,拖到曬穀場上搭起竹架,再在竹棚外層披上一紮紮稻草,整個煙火棚約有三四層樓高,越高越預兆來年將是個紅紅火火的豐收年。月過中天夜未央,賞月的人們已微醺,就有長輩喊令“點火——”,一下子,披著稻草灑上煤油的竹棚“哄”地燒了起來。在一片歡呼聲中大家趕緊把手心裏那些已經捏出汗來的鹽粒朝煙火棚撒去,祈望美好的心願能夠實現。“劈劈啪啪”聲中煙火的光彩更加美麗,星星點點的火花讓小夥伴樂開懷。火苗如火龍一樣呼呼直往煙火棚上竄,狂噬猛吞。火焰照得每個人臉上亮堂堂、紅彤彤,更照得整個曬穀場如同白晝……在人們的陣陣驚呼聲中,煙火棚慢慢地燒得隻剩下殘灰餘渣,這個時候,整個曬穀場也漸漸地恢複了它的寧靜、秘謐。
竹林是神奇、安詳、寧靜的,沒有都市的繁喧,寧靜而致遠,竹叢環抱,雙眼是翠綠竹枝……慢慢地走在竹林子裏,夏日點點滴滴地穿射過叢叢簇簇竹葉間,依稀似星兒掛在竹枝上,灑落在地上的閃閃光芒,猶如撒在竹林間的金子和珠寶。輕輕地踏在鋪滿落葉的竹縫小道上,軟綿綿的厚厚的竹葉總會發出沙沙沙的聲音,那是竹林裏最美妙的歌聲。落地的竹葉雖然變了色澤,退卻了碧綠,卻有了幹枯的淺灰色,是童年小孩子的心頭至愛。它可以當書簽,小女孩還喜歡在上麵畫畫寫寫,偷偷地收進床頭的小木箱子裏,或者悄悄地送給喜歡的女友;男孩子把它當令箭,捎著帶有竹尾的竹枝,大筆一揮,便是大將軍發號施令的旗牌或飛鏢;牧童還可以用竹葉夾在唇間吹響晚歸的哨號,一支支用竹子做成的笛子或簫子,更是田間山頭小夥伴們比賽演奏的好樂器;但更多的時候,這些鋪滿一地的竹葉,卻是村裏人裝滿了用竹子做的簸箕或筐子的上好燃料。
清晨雨後的竹林間,有一股淡淡的香味。“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道出了文人對四君子之一竹子高尚品質的推崇。竹,是正義、虛懷、青春、翠綠、精進、和諧的象征。讓人深為欽佩的是,它總是一派高風亮節,剛正不阿,清白虛心。竹林葳蕤挺拔,直向高處生長——但不管長多高多長,它總是保持著虛心的本質。竹子似誌向高尚者般自強不息,白天勤勉戒懼,晚夕間也警惕謙謹;未出土先有節,不為世俗所影響;及淩雲處且虛心,才能讓它更廣大、葳蕤、旺盛、擴展,縱然身居高位,也能虛懷若穀,有容乃大啊!
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又回到了夢中向往的家鄉。來不及坐下去喝上一杯濃濃的功夫茶,來不及品賞叔伯兄弟家裏豪華高檔的電器裝飾,來不及感受建設新農村帶來的巨大的變化……第一件事,就是向江堤走去——來到了我們日夜思念的地方。江堤上,竹叢疊疊,竹葉簇簇,堤外是清洌流淌的榕江水,堤內是滿片滿片的稻田;堤岸還種滿了香蕉、番石榴、木瓜、冬瓜、角瓜、青瓜、番薯……竹林比以前更青翠茂盛,與堤邊的榕樹競相爭翠,一直相連向天邊蔓延。一陣微風吹來,竹葉沙沙作響,輕枝微顫猶如宮女婆娑起舞,配上小村的公園,假山、流水、小橋,景色宜人。望著眼前的美景,我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嗯,江堤的空氣好新鮮哩。
家鄉的竹園,綠色的夢想,童年的樂園。
盡可多創造快樂去填滿時間,哪可活活縛著時間來陪著快樂。
——聞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