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林《幽默漫筆》
趣味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東西。
——王統照《北國之春》
一切深刻的靈魂都蘊藏著悲觀。
——周國平《悲觀·執著·超脫》
快樂是積極的,樂觀會使人進步。
——顏文梁《人生要樂觀》
幽默當然用笑來發泄,但笑未必就表示著幽默。
——錢鍾書《說笑》
趣味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東西,一切的力量,一切的創造,一切的罪惡,全在這上麵培養、教育、結束。
——王統照《北國之春·詩活》
趣味要淡雅,不可枯寂;操守要嚴明,不可激烈。
——洪應明《菜根譚》
生活的妙趣就寓於生活本身。
——[英國]華茲華斯《邁克爾》
幸福在於趣味,而不在於事物。
——[法國]拉羅什富科《箴言錄》
幽默的精髓是悟性。
——[英國]托·卡萊爾《隨筆集》
幽默感就是分寸感。
——[黎巴嫩]紀伯倫《沙與沫》
冒險常常帶來樂趣。
——[英國]培根《隨筆集·論愛情》
生活的樂趣取決於生活者本身,而不是取決於工作或地點。
——[美國]愛默生《處世之道·命運》
愛情的浪漫行為原是人生的一部分。
——[法國]莫泊桑《一生》
人生沒有幽默,就像春天沒有鮮花。
——[日本]池田大作《青春寄語》
豐富多彩是樂趣的核心所在。
——[英國]貝恩《流浪者》
一個人思慮太多,就會失卻做人的樂趣。
——[英國]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
要想常樂就得忘卻自我。
——[古羅馬]奧維德《愛情詩》
優雅比美麗更富有魅力。
——[美國]愛默生《文學與社會目的》
總是樂嗬嗬的人最能說明他聰明。
——[法國]蒙田《隨筆錄》
惟有對外界事物有興趣才能保持人們精神上健康。
——[英國]羅素《斯多噶主義和心理健康》
趣味的普及和趣味的提高不是一回事。
——[英國]黑茲利特《圓桌》
樂趣的先決條件是美德,沒有美德也就不會有什麼樂趣。
——[古希臘]第歐根尼《伊壁鳩魯傳》
缺乏幽默感的人不能算是很完善的人。
——[英國]柯爾律治《席間閑談》
朋友間的情趣或看法,其分歧越小越使人煩惱。
——[英國]奧登《染匠的手》
4.養生
吃飯先喝湯,不用請藥方。
——[清]李光庭《鄉言解頤·人部》
意譯:吃飯時先喝一些湯,這樣人會少得病。
養心莫善於寡欲。
——[先奉]《孟子·盡心上》
意譯:養生秘決沒有比少欲更好的了。
食取稱意,衣取適體,即是養生之妙藥。
——[清]曹庭棟《老老恒言·省心》
意譯:飲食要隨心意,衣服要適體,這是養生的妙藥。
毒智者莫甚於酒。
——[漢]劉向《說苑·說叢》
意譯:毒害人理智的東西,沒有比酒更厲害的了。
酒為穿腸毒藥,色為刮骨利刀,財為損命孽障,氣為惹禍根苗。
——古代格言
意譯:形容酗酒、好色、貪財、逞氣危害非淺,為人生四戒。
呼吸吐納,全身養精。
——[唐]盧照鄰《悲人生》
意譯:呼吸吐納法可以用來保養全身。
民以食為天。
——[漢]司馬遷《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意譯:老百姓的糧食為生存的基礎。
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生。
——[宋]歐陽修《冊正黃經序》
意譯:要按照自然的規律,去自然而然地進行養生。
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
——[宋]蘇軾《東坡誌林·顏蠋巧於安貧》
意譯:晚些再吃飯,飯香如肉;穩步走路,如同乘車。
養身莫善於習動。
——[清]顏元《習齋先生言行錄·學人》
意譯:保養身體的方法沒有比經常運動更好的了。
人身常帶三分疾病,則性命可保。
——[明]王佐《敬勝堂雜語》
意譯:人身常生些小病小疾,就不會大病猝發而亡。
晚飯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清]錢大昕《恒言錄》
意譯:晚飯晃要過飽,就可長壽。
靜然可以補病。
——《莊子·外物》
意譯:心態安靜對養生治病有好處。
心可逸,形不可不勞。
——[宋]林逋《省心錄》
意譯:精神可以放鬆,但身體不能不動。
不時,不食。
——[先秦]《論語·鄉覺》
意譯:果實不成熟時就不吃。
食能以時,身必無災。
——《呂氏春秋·盡數》
意譯:飲食能夠有一定的節製,身體必定會沒有災病。
酒雖美,不能使悲者樂。
——[宋]陸遊《劍南詩稿·對酒歎》
意譯:酒雖然醇美,但它不能讓悲哀變成歡樂。
粥能益人。
——[清]曹庭棟《老老恒言·粥譜說》
意譯:喝粥對人身體益處很大。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
——[明]顧起元《客座贅語》
意譯:形容心情舒暢能大大增進人的健康,憂愁煩惱會大大加速人的衰老。
常快活便是功夫。
——[明]王陽明《傳習錄》
意譯:保持精神的長久愉快,才是養生的真功夫。
以財為草,以身為寶。
——[漢]劉向《說苑·談叢》
意譯:把錢財看成是荒草,把身體看成是至寶。
熱食傷骨,冷食傷肺。
——[清]曹庭棟《老老恒言·飲食》
意譯:吃大熱的東西傷骨骼,吃大冷的東西傷肺。
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人也。
——《莊子·養生主》
意譯:安於現狀,順從自然,這樣,大哀大樂不會傷害健康。
人無根本,水食為命。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
意譯:飲食是人類生傘的根本。
長夜酒能淹社稷。
——[明]楊慎《楊慎詞曲集》
意譯:長夜飲酒,會壞大事,甚至亡國。
君子之道,靜以修身,儉以養生。
——《文子·上仁》
意譯:說明清靜無為和淡泊寡欲是君子的修身養生之道。
食不語,寢不言。
——[先秦]《論語·鄉覺》
意譯:吃飯、睡覺時不要說話。
節食則無疾,擇言則無禍。
——[宋]何坦《西疇老人常言》
意譯:少吃得的病就少,說話有分寸就能避免禍患。
飲食不節,殺人頃刻。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
意譯:飲食沒有節製,很快就可以致人死命。
頤養之道,節喜怒最急。
——[明]薛瑄《薛文清公文集·答待禦王子沂書》
意譯:養生之道,節製喜怒最重要。
酒宜節飲,忿速懲,欲宜力製。
——《史典·願體集》
意譯:酒要少飲,氣要快消,欲望要節製。
攝生之道,大忌嗔怒。
——[清]魏裔介《瓊琚佩語》
意譯:養生之道,最忌大怒。
無嗜於酒,酒能亂國。
——[唐]皮日休《皮子文藪·口箴》
意譯:不要飲酒無度,因為這樣會誤國。
治身養性,務謹其細。
——[晉]葛洪《抱樸子·極言》
意譯:修身養性重在注意細處。
心小則易傷以憂。
——[漢]《黃帝內經·錄樞·本髒》
意譯:心胸狹窄不利於養生。
酒以成禮,過則敗德。
——[三國魏]《曹丕集校注·酒誨》
意譯:場合要用酒,但飲酒過度就會敗壞道德風氣。
飲食知節,則疾病少。
——[清]金纓《格言聯璧·攝生》
意譯:能夠節製自己的飲食,就會很少生病。
食能以時,身必無災。
——《呂氏春秋·卷三·盡數》
意譯:按時令、時間吃飯,人就不會得病。
物質是精神的基礎,而精神又高於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