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類對於地外文明的探索,就不曾停止過。而在古代文獻《拾遺記》之中,就有秦始皇和所謂“宛渠之民”的對話記載。對於如此久遠的曆史,如今已不可考。但自十七世紀初期望遠鏡的發明且首次被伽利略用於天文觀測之後。神秘遙遠的太空,逐漸吸引了眾多科學家的目光。
隨著探索的深入,一副盛大的宇宙圖景,如涓涓細流,慢慢洗刷著人類的認知。卻也如山洪猛獸,將千百年來構築的知識體係,衝擊得體無完膚!“地心說”和“日心說”的破滅,更是將人類自古以來所認為的“宇宙中心論”徹底打破!人類,再次置身於浩渺宇宙的微不足道當中。。
時間猶如一把巨大的齒輪,在推動科技進程的同時,也帶來了宇宙觀測的新*紀*元。射電天文望遠鏡、哈勃太空望遠鏡、航空航天技術、宇宙空間站等,前所未有地將整個太陽係的景象,猶如畫卷般鋪展在眾人眼前。人類將整個太陽係看得越清楚,就越發清晰地認識到---地球是太陽係唯一具有高級生命的星球,我們沒有鄰居,我們是如此地繁盛,卻也如此地孤獨。
日益增加的人口,遲早會將能源消耗殆盡。屆時,人滿為患的地球,將會隨著時間,變成一顆荒蕪的死亡之星。迫於此,人類開始寄希望於新技術,一方麵在研發新的替代能源的同時,也在宇宙空間探尋可供人類居住的“第二家園”。整個銀河係至少有兩千億顆恒星,數量如此龐大的恒星,存在一個像太陽這樣的適合人類居住的恒星係統,是極有可能的。由此也從另一個方麵說明了,在如此廣闊的宇宙空間尺度上,地外文明的存在,也是理所應當。
從1960年的“奧茲瑪”地外文明探索計劃開始,到美國的“先驅者號”“旅行者號”,乃至如今非洲依舊在建的全球最大射電天文矩陣。對於地外文明的探索,已經經曆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曆程。然而,在這個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時間跨度裏,我們還是沒有接收到任何確切的有關地外文明的信號。有些人,已經對地外文明的探索失去了信心。而有些人卻說,或許對於整個宇宙而言,我們探索的時間明顯還不夠長,隻要堅持下去,我們終將找到我們失落在宇宙中的“鄰居”,也終將會找到我們地球的“第二家園”。
於是,三年前,也就是2017年。在以貴州省平塘縣克度村大窩函全球最大的“500米口徑球麵射電望遠鏡”為主,聯合美國300米口徑“阿雷西博望遠鏡”和位於新墨西哥州27台直徑25米的射電天文望遠鏡組成的“甚大天線陣”,以及德國、日本等世界各地的射電望遠鏡通過技術組合而進行的一項名為“天眼計劃”的全球地外文明探索計劃,旨在徹底揭開地外文明存在的證據。然而,三年時間過去了,通過“天眼計劃”。在天文學、物理學上取得的成就,已經有了讓人類在太陽係各大行星載人登陸的理論基礎。但是對於銀河係是否存在高等級文明,卻還是沒有任何可靠依據。
夜幕,將這個位於貴州省足有30個足球場大小的龐然大物籠罩其中。這個巨人般的天文儀器,有著一個稍顯古典且詩意的名字---司宇。據說和古代的“司南”相近,意即指明宇宙的方向。離司宇不遠處,便是“天眼計劃-司宇研究部”,經過三年的時間,這個研究部早已成為了全球最知名的天文觀測研究基地。吸引了全球各大天文學家的紛紛駐足。尤其是美國貝爾實驗室的哈森-雷克特博士,更是賴在這裏長達一年之久了。要知道,單口徑500米的球麵射電望遠鏡,不說技術上的問題,單單是選址,就已經是大海撈針!中國自1994年開始,對雲貴高原300處地點進行詳細測量,用時12年,才最終確定在位於大窩函的這個喀斯特地貌所形成的天然盆地之上,建造全球最大的射電天文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