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眼裏的淚水,晶瑩剔透,點亮我們的眼。
一些心理專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愛笑的女人,命運差不到哪裏去。”對這句話我們可以理解為,微笑能為我們帶來歡樂和幸福,有了它,我們的美好人生就有了“譜”。
想想看,每個人都有痛苦的時候,正所謂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可是麵對痛苦,我們若是一天到晚陰沉著臉,甚至天天悲痛萬分,以淚洗麵,這樣有什麼用呢?不僅浪費時間和精力,而且老天爺也不會因此而關照我們,於事無補。而若是微笑呢?微笑著麵對痛苦,微笑著迎接每一天的日月星辰,我們的心是不是也會因為這微笑而變得放鬆和豁然開朗呢?
接下來,我們看一個《用微笑把痛苦埋葬》的故事吧。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就在慶祝盟軍於北非獲勝的那一天,有一位名叫伊麗莎白·康黎的女士,收到了國防部的一份電報:她的兒子在戰場上犧牲了。這是她唯一的兒子,也是她唯一的親人,那是她的命運啊!
對於這個殘酷的事實,伊麗莎白·康黎根本無法接受,她的精神到了崩潰的邊緣。生性樂觀的她一下子變得心灰意冷,痛不欲生,覺得人生再也沒有什麼意義。在萬分悲傷與沮喪裏,康黎決定放棄眼前的工作,遠走他鄉到一個沒有人的地方了此餘生。
就在她為遠行做準備的時候,意外發現了一封幾年前的信,那是她兒子在到達前線後寫給她的。康黎顫抖著雙手,輕輕地打開信紙,重新看起了信上的內容:“請媽媽放心,我永遠不會忘記您對我的教導,無論在哪裏,也無論遇到什麼樣的災難,我都會勇敢地麵對生活,像真正的男子漢那樣,能夠用微笑承受一切不幸和痛苦。我永遠以您為榜樣,永遠記著您的微笑。”
看到這裏,康黎禁不住熱淚盈眶,她把這封信讀了一遍又一遍,腦海裏似乎浮現著兒子的樣子,他用熾熱的目光望著自己,關切地問:“親愛的媽媽,您為什麼不按照您教導我的那樣去做呢?”
想到這裏,康黎擦了擦眼角的淚花,在心裏對自己說:“告別痛苦的手隻能由自己來揮動,我應該像兒子所說的那樣,用微笑埋葬痛苦,繼續頑強地生活下去。我沒有起死回生的神力改變現實,但我有能力繼續生活下去。”就這樣,康黎打消了遠走他鄉的念頭。
不僅如此,康黎還重新振作起精神,開始了寫作生涯,並最終成了一名頗有影響力的作家。在康黎的著作中,有一本名為《用微笑把痛苦埋葬》的書頗有影響力。在這本書中,有這樣幾句話:“人,不能陷在痛苦的泥潭裏不能自拔。遇到不可能改變的現實,不管讓人多麼痛苦不堪,我們都要勇敢地麵對,用微笑把痛苦埋葬,才能看到希望的陽光。有時候,生比死需要更大的勇氣與魄力。”
的確,“用微笑將痛苦埋葬,才能看到希望的陽光”。康黎用她親身的經曆和感受為我們總結了這樣一句不是名言、勝似名言的真理。在痛苦麵前,我們的微笑就是戰敗它的絕佳武器,康黎拿起了這個武器,並最終戰勝了痛苦。
實際上,微笑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境界。我們隻有修煉到家,才能擁有這樣的心態和境界。如果還有困惑,那麼不妨想想寒梅和秋菊吧!寒梅無法選擇季節,但卻傲視冰霜;秋菊無法選擇時令,卻代表秋天發言。生而為人,我們無法選擇無痛的命運,那就學會微笑吧!當我們綻露微笑,那麼痛苦就會被悄悄埋葬,長此以往,那麼我們的內心便不再恐懼、不再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