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心的“風暴”(1 / 1)

心裏沒有震動,人生就沒有改變。

生活中,很多人在受到別人指責之後,選擇更有力地回擊,這樣的做法是極其不明智的。當別人對我們怒目相向,準備大吵一番的時候,如果我們也不能壓製住怒火,兩個人之間的矛盾就會越發激化,這樣問題就得不到有效解決了。

寧莉剛進一家公司,就和一個同事結下了梁子。在她眼裏,處長的小姨子仗勢欺人,出納小趙尖酸刻薄等。她覺得這兩個人總是找自己的毛病,於是決定給她們點厲害瞧瞧,讓她們知道自己不是懦弱好欺負的。

男朋友見寧莉這樣,就勸解她說:“算了吧,你應當把心放寬一點,何必把事情弄大,把關係搞僵呢?”本來男朋友是好意,結果反而被寧莉給罵了一頓。自此,隻要一見到那兩個女人,寧莉就保持著一種仇視的態度,說一些讓對方不舒服的話,甚至背地裏暗暗耍一些破壞性的小手段。

一段時間後,寧莉雖然把那兩個女人的囂張氣焰打壓下去了,但是同事們卻對寧莉的行徑很不滿,居然聯合起來請求領導給寧莉換離崗位。盡管領導很認可寧莉平時的工作,但考慮到團隊的和諧,不得不“忍痛割愛”,將她“下放”到了基層。

生活中,很多人也像寧莉這樣,對別人種種的攻擊行為斤斤計較,甚至還會以暴製暴。如果你也有像寧莉這樣的行為,那麼你轉身看看,是不是沒人願意親近你,是不是你沒有多少朋友?

我們常說,宰相肚裏能撐船。如果一個人沒有氣度胸襟的話,他是不可能擁有一番大的作為的。真正聰明之人,當別人對他們頤指氣使的時候,會選擇用微笑來釋懷心中的“風暴”,這樣,對方就算有再大的怒氣,也會因為我們的微笑而消失於無形。

因此,我們要懂得化幹戈為玉帛,當別人對我們橫眉冷對的時候,我們要選擇寬容,要選擇放下仇恨。人與人之間沒有化解不了的矛盾,隻有不願去化解矛盾的人。寬容一些,讓一切不美好都隨風散去,讓一切美好都存在心底,隻有這樣,我們才能讓人生呈現出絢爛的色彩。

《紅樓夢》是四大名著之一,而作者在書中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化敵為友的故事:一次,賈母等人猜拳行令、隨意玩樂,黛玉無意中說出了幾句《西廂記》和《牡丹亭》中的豔詞。這類劇本在當時是禁書,而從黛玉這樣的大家閨秀口中說出,更是會被人指責為有傷風化。

好在,許多讀書不多的人沒有聽出來。但此事瞞得過別人,怎能瞞過寶釵?然而寶釵卻沒有借此機會讓黛玉難堪,沒有宣之於眾,而是給黛玉留了餘地,也給自己和黛玉化幹戈為玉帛提供了契機。

事後,在沒人處,寶釵私下叫住黛玉,道:“好個千金小姐,好個尚未出閣的女孩兒!滿嘴說的是什麼?”一副嚴厲的下馬威,讓對方感到問題的嚴重。

黛玉隻好求饒說:“好姐姐,你別說於別人,我以後再也不說了。”

寶釵見她滿臉羞紅,至此便適可而止,沒再往下追問。

這已讓黛玉感激不已了。而寶釵還設身處地、循循善誘地開導黛玉:“在這些地方要謹慎一些才好,以免授人以柄。”

此番真心實意的關心,結果“一席話說得黛玉垂下頭來吃茶,心中暗服,隻有答應一個‘是’了”。

此事之後,寶釵果然守口如瓶,沒有向任何人透露半點黛玉失言之事。

這使黛玉改變了對寶釵一貫的成見,誠懇地對她說:“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而我又是個多心的,竟沒有一個人像你前日的話那樣教導我……比如你說了那個,我斷不會放過的;你竟毫不介意,反勸我那些話;若不是前日看出來,今日這些話,再不對你說的。”

至此,寶釵和黛玉已達成和解。

拋出話音輕點一下,聰明之人便可領會。寶釵懂得在最恰切的時候點到為止,給黛玉留了七分顏麵,給自己騰出三分空間。隻有這樣的“空間”多了,在深宅府第中才能容得進更多的朋友。

不管發生什麼情況,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冷靜,不要讓兩個人之間的矛盾加深,越加深,我們就越難以解決。世事無常,多一些寬容與諒解,我們才能看到黑暗背後的光明,才能讓一切問題消解於無形。

做人一定要有胸懷,要有容人之量,這才是厚道的最根本體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遇到問題,不要一味地指責別人,這樣隻會讓矛盾擴大化,問題得不到解決。為人處世時,我們應該把目光放長遠一點,常懷一顆包容寬恕之心,多看到別人的優點,多發現自己的缺點,這樣才能讓問題解決得更圓滿,使自己的朋友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