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上學讀書、上班工作、外出辦事、上街購物,都離不開行路。走路不但要遵守交通規則,還要遵守一些基本禮儀。也許你要說,走路這麼簡單的事還要講什麼禮儀?其實走在大街上,也是處於公共場所中,也不可隨隨便便,有礙觀瞻或者妨礙他人。
遵守交通規則是步行安全的重要保障。城市的交通法規對行人和各種車輛的行駛均有嚴格的規定,人人都應自覺遵守。首先,作為行人,就要走為行人安排的路,而不要去占用自行車和機動車的道路,那樣的話,被車撞了,不僅自己吃虧,也給別人帶來麻煩。還有,我國的街道已經和國際接軌,為盲人專門開辟了盲道,如果你不是盲人,就不要去占用盲道。過馬路時,要走人行道、天橋或地下通道。遇到紅燈,不能硬闖。不要翻越隔離欄,或在馬路上隨意穿行。在路上應走右側,不要左側逆行,否則對麵來人躲來躲去很麻煩。
在路上,不同於家中,雖然每個人各行其路,但大家畢竟是在同一個公共場所中,互相能夠看到,那麼就應該遵守一些基本的禮儀。
比如,走路時不要吃東西。邊走邊吃是小孩子的舉動,而且也不衛生。
如果確實餓了或渴了,可以停下來,在路邊找個適當的地方,吃完再趕路。
走路時也盡量不要吸煙,不要隨地吐痰。如果有痰,可以先吐到紙裏,再扔進垃圾筒。現在有的人為了方便,直接把痰吐到垃圾筒裏,這是很不好的習慣。
走路時,姿勢還要端莊,不要弓腰、低頭,不要搖頭晃腦,也不要東張西望。尤其是男性遇到不認識的女性不要久久地盯視,甚至回頭追看,否則有居心不良之嫌。走路的時候,不要哼著小調或吹著口哨。兩個人走路時不要勾肩搭背。現在社會風氣開放,有許多戀人或夫妻一起走路時常有勾肩搭背、摟摟抱抱等親密動作,這在公共場所是不合禮儀的。多人走路時不要倚仗人多而無所顧忌、高聲說笑或橫占半個馬路而影響他人行走,應自覺排成單隊或雙隊。
行走時以中速為宜,非常情況下不要猛跑。如果不小心碰到別人或踩了別人的腳,要主動向對方說聲“對不起”。有一次,一個年輕入在等公交車時,東張西望,踩到一位老年人。他一看是位老年人,拔腿就跑,一句對不起的話也不說。老人便追上去對年輕人說:“對不起啊,我的腳把你嚇了一跳。”這位老人是希望年輕人吸取這個經驗,以後踩到別人時要說一聲“對不起”。別人撞了自己或踩了自己的腳,應大度寬容,對主動道歉者說聲“沒關係”,不可口出惡言,說“幹什麼!”、“你沒長眼睛啊?”等話。遇到殘疾人,不僅要主動讓路,必要時還要上前攙扶一把,絕不可與其搶道,更不能以強欺弱,無視公德。
每個行人都有問路的時候。需要問路時,首先應選擇合適的對象,最好不要去問正在急於行走的人、正與人交談的人以及正忙碌的人。如果民警正在指揮車輛,也不要去打擾他。可以找那些不很忙或比較悠閑的人進行打聽。
向他人問路,要禮貌地稱呼對方,不能用“喂”、“哎”等不禮貌的稱呼。當別人回答後,要誠懇地道謝。當別人向我們問路時,我們也要真誠相助,而不要不理睬。
走路遇到熟人,應主動打招呼或進行問候。如果在路上碰到久別重逢的朋友,想多交談一會兒,應靠邊一點,不要站在路當中擋道。
有時候,我們和認識的人一起在路上走,走路的位置是有講究的:兩個人時,一般以右為尊,以內側為尊;多於三人時,以居中者為尊;多人單行行走時,以在前者為尊。在實踐中,就是要盡量讓尊長者或女性走中間、內側和前麵。
在路上,中國人還有個特殊習慣,就是愛看熱鬧。街上有點特殊事,一定有許多人圍觀、起哄。有一個笑話就諷刺了這種人:大街上,一個人在朝天看。第二個人看到了,以為天上有什麼特殊的東西,就也朝天上看。第三個人看這兩個人都看天,以為天上一定有什麼特殊的事物,也跟著朝天看……過了一會兒,朝天看的人聚了一堆。沒想到,那第一個朝天上看的人,忽然打了一個大噴嚏,眾人才恍然大悟:這個人原來是在醞釀一個噴嚏!這個笑話諷刺了那些無所事事,在大街上愛看熱鬧的人。其實這樣的圍觀,既浪費自己的時間,妨礙交通,也不利於事情的解決,除非是遇到不好的事情需要去勸阻。
在大街上走,要遵守交通規則要保持馬路衛生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