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被氣哭的法國女音樂家(1 / 1)

2007年6月29目晚,在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廳,來自法國巴黎國立音樂學院的布菲教授在進行演奏。但是開演不久,就被迫中斷了。原來當晚前來觀看演出的觀眾大都帶著孩子,家長本意也許是好的,想讓孩子“熏陶”美妙的鋼琴音樂,可是小孩子根本坐不住,爬上爬下,凳子被弄出的動靜很大,還有吵鬧聲,有的家長並不加以製止。那種嘈雜的環境與寧靜投入的音樂表達格格不入,以致布菲無法繼續演出,隻得離開舞台到後台調整情緒。在後台,教授百思不得其解,鬱悶地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而在國外,高規格的音樂會上則是另一番景象。人們不僅要西裝革履,而且不能帶任何東西,音樂廳設有專門存放隨身物品的衣帽間。國外,這種音樂的消費對象是成人,小孩是不允許被帶入內的。而在周末,則專門有音樂大師為孩子準備的專場演出。

可是,在國內,聽音樂會有時與享受無關,會變成一件“恐怖”的事情。現場非常嘈雜,來聽音樂的小孩子吵吵鬧鬧,裝飲料的塑料袋發出的雜音,讓聆聽音樂的人感到非常難受。這種不僅損壞自己形象,也妨礙他人的行為,每每讓國內外的音樂家頭痛不已。

當人們去戲院或音樂廳的時候,當然是為了欣賞藝術,也就希望在舒適和安靜的環境裏進行。那麼在這樣高雅的藝術場合,作為觀眾,需要遵守哪些禮儀呢?

在觀看古典音樂、芭蕾舞、話劇或綜合性文藝晚會等演出時,應自覺地穿著正裝。刻意打扮一下,既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其他觀眾的尊重,更是對演出本身和全體演職人員的尊重。如果條件不許可穿很正式的西裝,也沒有晚禮服和領帶,至少要穿得幹淨、整潔,絕對不能穿背心、短褲、拖鞋。要注意不要戴著帽子入場,以免阻擋他人視線。而觀看非正式的露天演出,參加歌迷見麵會、廣場演出時,如果內容輕鬆休閑,是允許穿休閑便裝的。進出演出廳時,不要奔跑擁擠,以免失態。如果後麵的人走得較快一些,側一側身,讓他先行,會更顯風度。

觀看演出應該盡早到場,主要是為了給自己觀看演出做好準備。一般的演出場所大都規定開演前15分鍾檢票,到達現場的時間大致上也應當與此相差無幾。不要快要開演時才氣喘籲籲、汗流浹背地趕到,甚至錯過了演出的開頭。聽到演出的第一遍預備鈴聲,就應立刻進入演出廳,在自己的座位上對號入座。按照常規,演出一旦正式開始,觀眾便不應再陸續入場,而應在休息廳等候至演出中場休息時,才能再度入場,否則不僅影響演出,也會妨礙其他觀眾。

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間,應當有禮貌地向已就座者示意,請其讓自己通過。經過讓座者時要與之正向相對,切勿讓自己的臀部正對著人家的臉,這是很失禮的。若與親友一同觀看演出,應主動把好點的座位讓給別人;得到了他人的謙讓,要及時表示感謝。但一定要記住,同他人調換座位應在開演之前,並要兩廂情願。演出一旦開始,任何人都隻能端坐不動。就座時要輕穩,用力翻動座椅、發出“哢哢”的聲音,隻會招致別人的抗議。

在演出進行時高談闊論或長時間低語,是粗魯的行為。兩個頭靠在一起會擋住後麵人的視線。演出開始前、中場休息時或是在演出結束後,才是發表觀感和談話的時間。觀看演出時不要向他人解說劇情、猜測結局或是現場評論。觀看演出期間盡量別跟熟人打招呼,更不要找別人聊天。

其他擾亂秩序的做法還有吃東西,那種小小的沙沙聲在演出中顯得很嘈雜。花了好幾分鍾才在座位上安頓下來,移動大衣,將包打開或關上,撿掉到地板上的東西,都會分散其他觀眾的注意力,令人煩躁不安,特別是在聽音樂的時候。此外,咳嗽、抽鼻子、清嗓子的聲音也應降到最小。

任何觀眾在進入演出廳之後都應關閉自己的移動電話,或設在“震動”狀態,絕不能讓它在演出期間此起彼伏地響起來。

坐在座位上觀看演出,應當端正。前蹬後仰、東扭西歪的身體語言非常不雅,更不能把腳蹺到椅背上。當眾脫衣換衫是十分失禮的舉動。女士如果需要補妝,也應在幕間休息時到洗手間處理。千萬不能脫鞋、脫襪透氣,搞得臭氣熏天。

如果不是在錯誤的時候打斷藝術家的表演,鼓掌對他們來說會是最美妙的音樂。在適當的時候太懶或厭煩用鼓掌表示欣賞的人,不配成為觀眾的一員。演出結束前,不能隨便起立,以免影響他人觀看。如果是最後謝幕,坐在後排的觀眾可以根據劇場氣氛,站立鼓掌。

表演沒結束時不要離場。對於表演者而言,看到或聽到觀眾提前離場,會很沮喪。假如你真的必須提早離場,應在上演到最後一部分時,先行到劇院後排的位置,以免離開時引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