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九州鼎(1 / 2)

寬闊的第三幅圖上,原本煙霧繚繞的大鼎已經不見了,從此時的角度看去,地上密密麻麻的人群拜祭的仿佛是那站著的人,他渾身被濃重的香火氣息環繞,正是在享受著香火供奉的模樣。

夏金已經來不及去思考為什麼會有個與自己長得一樣的人出現在這畫上麵,雖然從那下方最後一具屍骸上的出來的信息中,他有了無數的猜測和疑惑,但是現在顯然不是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

因為眼前出現的這尊鼎!

這尊鼎高大異常,足有十丈之巨!上麵雕刻著深深紋路,記錄了上古先民的打獵、種植、戰爭、祭祀的場麵,同樣還有山川大地、江河湖海,顯得生機勃勃。眼前的大鼎不像圖畫中那般插滿香火,煙霧繚繞,而是顯得十分斑駁,充滿了滄桑的歲月之感。

這鼎從第三幅圖飛出來之後,三幅圖中隨著太陽被鼎壓住,竟然漸漸開始消散,最後無影無蹤,平地之上隻剩下了土石,再無一點畫麵,而大鼎落下之時竟然在大地上踏出蜘蛛網一般的裂紋,仿佛是從天上砸下來一般!

鎮壓地!

這鎮壓的第一個對象竟然就是白虎!白虎的眼珠依在,懸掛在天空之中當作月亮,白虎的身軀仍在不停地增長,待到百裏之時就是山脈化生,白虎複活之日,這無窮無盡的恐怖煞氣對於白虎來說就像生機對於萬物一般,是它複活的能量。

白虎出世,天下必有大戰,因而在它的頭頂上有著這麼一尊恐怖的大鼎鎮壓著!

“鼎,國之重器!天下運道之所在,江河山川之根本,吾以九神器鑄成夏鼎,鎮天下國運、山河、人倫、仙靈。鼎在大夏在,鼎亡大夏亡!吾以此鼎坐鎮兗州,鎮壓白虎、震懾暘穀罪民!”

幾行透著無盡霸氣的大字在大鼎上麵浮現出來,一股驚人從那大字上麵散發出來,鎮壓地外,煞氣地內翻滾的煞氣陡然一停,變得如同死水一般沉靜,天上那圓圓的大月亮一震,滔天煞氣一閃而沒,月亮上陰森之氣消失無蹤,顯得更加皎潔和明亮。

這是大禹王所鑄的天下九鼎之一,兗州鼎!

夏金當年剛剛從百墓之地出來,西行來到九州之時,就在那岱宗部落裏見到過大禹王鎮壓東夷的青州鼎,那是上古神器雷瓶,雖然已經殘破不複上古之威,但是依舊極為強大,被大禹王用來鎮壓氣運。

沒想到來到了這裏,竟然再次見到了大禹鼎,這一次是真正的大鼎,從夏朝建立開始就鑄成的鎮壓神器,享受了天下上萬年的香火供奉。

從之前的三幅圖中,夏金隱約可以推測出這裏曾經前後的因果。夏朝未建立之時,正是煉氣士與煉體士爭霸天下主宰的末期,雙方在當年的這個地方展開了一場驚世大戰,那場大戰的場麵正是第一幅圖上的情景。大禹王在此時出現在世人麵前,手持大鼎與煉氣士領袖打鬥。這場大戰自然是死了非常非常多的人,死去的人的鮮血形成了那寬闊的血河,魂魄組成了萬魂之地內那無窮的鬼魂,他們的肉身腐爛化作了滾滾黃泉,而他們的怨念和殺氣充斥在整個天地間。

這場大戰被一頭白虎看中,白虎趁機出手,吸收了無數人的魂魄,戰場上的怨念和殺氣被白虎轉化成煞氣吸收。白虎出世,禍亂天下!

這一仗的結果誰勝誰負夏金不知道,不過可以猜測雙方大概都沒有吃到好果子,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最後煉體士的領袖大禹王成為了雙方共同的首領。大禹王隨後建立了夏朝,成為九州之主。

白虎禍亂天下,九州之人最終將其殺死,埋骨於這雙方大戰的戰場中,大禹王趁機鑄就大鼎,吸納天下之人的香火和信仰,將白虎的魂魄鎮壓於此。隨後施展大法力,移山填海,在原本的這片地方上空搬來一座座大山,將此地徹底封鎖起來。

大手筆!古時候的天驕英才實力果然非同凡響,絕非現在世人所能比擬!

那第三幅圖中與夏金極為相似之人看起來地位極高,連大禹王和煉氣士領袖都半跪於地,他卻能獨自站著,與大鼎一起吸收天下香火和信仰之力。此人或許預料到了白虎在日後將會複生,所以才有了煞氣地那一路走來的的一具具一模一樣的屍骸,而夏金為何如今能走到這裏,恐怕也是在那人的安排之中!

夏金現在想來,僅僅是煉體士境界的一次小突破,練力如絲彈指山崩,怎麼會那麼巧恰好就將整條山脈山魂所在的根基山峰給崩毀了,還惹怒了山魂,被那龍靈卷入地下。這一切必定是那人老早就安排好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