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我們的研究清晰地表明,為了創富、守富、傳富而經營模型是一輩子的事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你不可能在一年,甚至五年內就能建好模型;當然,你肯定也不可能在這幾年裏就能看到它創造出巨大的財富。因此,你最好能自然地承受風險。
正如上一章所討論的,建立你自己的創富、守富、傳富模型不是設置自我欺騙的騙局,也不是變戲法就能獲得的。你不能簡單地將財產從這兒挪到那兒——將年金改投房地產,或者賣掉證券改投私人企業——以符合基準模型中那些具有“魔力”的比例要求。
創造正確的傳世財富模型並不單單是數量上的要求。我們稱呼它“你自己的模型”是因為你個人的情況、風格以及喜好造就了它。這也是本章要求你就一些個人的事務進行評估的原因。尤其,你會被問到你對風險的接受程度以及評估你改變投資活動的意願。
為什麼一定要知道你接受風險的程度、種類,以及知曉你對改變投資風格的準備如何?為什麼不能立刻開足馬力,一氣嗬成按照基準模型的比例配置,或者將一切交由你的顧問?
對於第一個問題,答案仍然是:這不是設置騙局,這也不是賭博,如果你正準備開始思量獲得傳世財富的計劃,那意味著你要長期投資——經年累月,甚至終其一生。這不是一件輕而易舉或者不需要深思熟慮就能做到的事情。
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是,僅僅開足馬力、奮勇向前或者將一切交由第三方處理的做法並不奏效。請不要曲解我們的意思:開足馬力向前很好,第三方的建議在幫助你獲得傳世財富時的作用可能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如果你不做好基礎工作(即自我認知對風險的承受能力,以及對生活各方麵發生的變化作好準備),這兩種做法便變得毫無意義。
測驗你的風險承受能力
你能麵對多大的風險?你作好準備能應對多少不確定性?你的資產價值下降到什麼程度會使你不安,甚至失眠?
這就是接下來的測試將要幫助你發現的,並且這個發現——自我發現——非常重要。知道自己身處風險承受力的哪一程度將會幫助你決定投資什麼以及如何投資。它會影響你購買什麼、在哪兒買,以及如何分配資產。
讓我們說得更清楚一點:我們談論風險,可我們談的不是冒險買進你從同事那兒,他又是從他姐夫的堂兄的牙醫那兒知道的熱門股票。那不是投資,是賭博。我們談的也不是把資產從一個口袋移到另一個口袋的把戲。
我們談論的風險是經濟學的典型定義:可衡量的不確定性。我們指的是你對投資產生的可能結果——有正麵的、也有負麵的——的接受程度。因此,風險承受能力衡量的是你自己所追尋的正麵結果的水平和種類,以及你所願意承受的負麵結果的水平和種類。
讓我們舉個其他的例子以更好地說明:如果你想獲得本書描繪的那種財富,你很有必要具備承受風險的意願。因為創造那種財富的兩類關鍵投資項目——創新企業和能產生收益的房地產——有天生固有的風險。我們的調查很充分地表明,對於那些懼怕風險的人來說,獲得傳世財富很困難。那不僅需要非常仔細的規劃和節儉的品質,還需要態度上的轉變。
要求態度上的轉變是因為風險承受力屬於人們具體的個性,是高度個體化的特性。正因為它是人的個性特點,所以風險承受力會因為年齡、收入要求、財務目標和個人背景等差異而有所不同。一名 25歲的單身投資者肯定比一名 65歲、靠養老金生活的寡婦更願意承擔較大的風險。
但是風險承受力會隨著時間而改變。那位偏好風險的 25歲年輕人日後自然會變成 65歲的風險厭惡者,他今天的風險承受力和 20年後相比,幾乎毫無相似之處。這也是為什麼你的模型要隨著時間改變而變化的原因。
我們的研究還揭示了風險承受力的一般共性。雖然年齡和個性差異會使研究結果產生細微差別,但基本結論沒有改變。我們發現,如果你是一名專業人士——律師、醫生或是公司高管——那麼和那些企業主、房地產所有人和投資者相比,你會對風險更為厭惡。如果你是上麵提到的這類人,了解這些就很重要,你要理解它,並且在構建你的傳世財富模型時要考慮到這一點。
當然,評估風險的一個關鍵因素——評估你的風險承受力——確定將要投資的時間周期。建造傳世財富模型改變了人們對風險承受時間的一般認識。如果你的目標是傳世財富,損失將會獲得補償,而將來的回報也很不錯。如果你並沒有打算享受最大限度的潛在回報,那麼你也用不著擔心潛在的波動。這很現實,它會影響一個人在購買未開發的房地產、投資規模小且屬於資本密集型的企業時的風險承受程度。同樣,涉及投資新興科技時,它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因為這種帶有投機性質的投資,其可能的產出還是一個未知數。
事實上,我們的研究清晰地表明,為了創富、守富、傳富而經營模型是一輩子的事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你不可能在一年,甚至五年內就能建好模型;當然,你肯定也不可能在這幾年裏就能看到它創造出巨大的財富。因此,你最好能自然地承受風險。現在,你一定已經作好準備,在正常的基礎上重新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