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geleixing Yu Chengzhang De Renwu
人格類型發展的關鍵是感知與判斷的發展,及使用感知與判斷的恰當方式的發展。具有了感知與判斷的充分發展,成長的任務就變得很簡單了。根據定義,感知得到充分發展的人能夠看到任何情景的不同方麵,如果其判斷也得到充分發展,他們就能夠作出正確的決定並加以執行。無論年輕人會遇到什麼麻煩,感知與判斷的充分發展能夠使其在麵對麻煩時,采用成熟可靠的方式。所以,討論人格類型理論和人格類型研究對這些能力發展的促進作用是非常有益的。
人格類型最基本的差異在於其能夠最充分發展的感知與判斷的類型。這些偏好是天賦的,我們不應該試圖改變它們,否則發展會受阻礙。對人格類型的了解應該使用來鼓勵和增加每一種人格類型發揮的機會,這樣,它們就能夠按照自己的方式朝最佳方向發展。
人格類型研究證明,不同的人格類型在興趣、價值觀和需求上是有差異的。他們的學習方式不同,懷有不同的抱負,對不同的讚揚有不同的反應。目前的教育體製對某些人格類型而言是成功的,但未能讓更多的學生發展到令人滿意的成熟程度。
人格類型理論和研究對促進成長的影響可以從兩方麵來思考。首先,應該研究在實際環境中,是什麼成為了不同人格類型的人的動機。對每一種人格類型所關注的東西了解越多,對其成長過程中什麼目標會最吸引其關注的預測就越容易。其次,是研究從嬰兒期到成人階段的人格類型發展的普遍過程,以發現什麼環境促進感知與判斷的發展。
範·德·霍普討論了人格類型發展的階段,但是沒有包括這些階段出現的年齡。
在每一人格類型中都存在一種最初的簡單形式,其中,主要功能的區別才剛剛開始,其順應方式也才剛剛得到使用,盡管可以觀察到對特定形式的順應性的顯著偏好。在稍後的階段,主要功能開始形成,並完全支配了其各種形式。在此階段,任何不協調的東西都會被壓抑。在有的人身上,還有一個進一步的階段,其中,其他的功能也得到發展的機會,以彌補片麵性,而典型的人格因開始出現的更完整的和充分的人性的表達而得到修正。
上述的最後階段僅在那些人格類型得到完全的發展,並且還在不斷成長的人中出現。在整個人格類型發展階段,他們就將不可避免地麵臨其特點人格類型的弱點。他們無需遺棄發展最充分的精神活動過程的價值觀,就可以使用自我理解來識別並發展從前被疏忽的第三和第四種精神活動過程。這樣,他們最終就超越了其人格類型。這當然是好事,但是,如果這是出現在該人最主要的兩種精神活動過程充分發展之前,那麼,這會導致該人的發展出現偏離並且產生負麵作用。
人格類型的發展從人生很早階段就開始。普遍的假設認為,人格類型是天生的,如同左手或右手習慣的那樣是天生的傾向。但是,人格類型的成功發展會從一開始就受到環境的正麵或負麵影響。
最根深蒂固的偏好,或出現最早的偏好是對外傾或內傾的偏好。哪怕嬰兒也會表現出對社交性的或沉思性的類型的偏好。一對3歲的雙胞胎姐妹的成長環境是相同的,但雙胞胎姐妹的人格類型是不同的,對外傾或內傾偏好的差別最明顯地說明了這一觀點。她們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外傾型需要的是行動、人們、變化、交談,和能夠有滿足其發出聲音的充分機會。她是所接觸的世界的一部分,她對世界的了解取決於她所接觸的世界的多少。內傾型也可以使用相同的東西,但在量上少得多。過多的群體活動使其思維枯竭。她需要的是一個人能夠安靜呆著的地方,並思考她所感興趣的東西。對她的安全感來說,她需要有人告訴她世界萬物存在的主要原理,哪怕是她父母認為她年幼的大腦根本無法理解這一切。她對一個和諧的世界更感到舒適,對一個毫無關聯的離散世界感到不安。
思考與情感的偏好和所引起的家庭衝突,也會在很早的年齡就顯示出來。一個6歲的情感型在一個5歲的思考型兒童的家裏玩耍了一周後沮喪地說:“他根本不想有什麼好玩的。”他確實如此。他需要的是理性判斷。年輕的思考型,即使才兩歲,也會根據理性判斷做事而非為了友情做事。這位情感型的小孩則會根據快樂做事,但不會被邏輯條理打動。要影響情感型和思考型,就要使用其人格類型感到有興趣的東西來打動他們。如果人們對外傾情感型的小孩忽視和不以為然,這些類型的小孩就會做出奇怪的舉止來引起他人的注意,從而能夠與他人接觸。如果人們沒有讓思考型的小孩有可以思考的機會,這些類型的小孩就會安靜地呆著,不肯合群,還會被認為是具有抗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