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兒童人格類型發展的動機(1 / 2)

Ertong Rengeleixingfazhan De Dongji

在幸福和有效率的人與不幸福和沒有效率的人之間有明顯的差異。差異在很大程度可以歸結於其判斷的質量。如果良好的判斷能力表示的是選擇最佳方式並且按照該方式行動,那麼,幸福和有效率的人的判斷能力在總體上應該是良好的,不幸福和沒有效率的人的判斷能力就是糟糕的。

人們需要終生的努力來選擇並在任何環境中實施正確的行動,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的判斷能力。所以,兒童是否能夠發展其判斷能力取決於他們對問題和不滿做了些什麼。對那些開脫自己的職責並且不作任何努力的孩子來說,人格類型的發展就會停滯,而那些願意解決困難的孩子的人格類型就得到發展。

願意解決困難的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具備敢於麵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由此而產生健康正常的成熟。那些逃避挑戰,對不滿意狀態不作任何努力的孩子會發現,隨著生活越來越複雜,他們的處境也越來越糟糕。要求和責任增加了,但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沒有提高。成熟的形成是一種向上旋轉的螺旋型,需要超越眼前衝動的長遠能力,但向下滑行的螺旋型很容易出現,因為,它隻需要做一個人喜歡做的就夠了。人格類型發展不充分的人隻願意做自己喜歡做的,而不願付出努力,而所有的兒童從一開始就是人格類型發展不充分的人。要讓兒童形成向上旋轉的螺旋型發展,他們必須得到激勵,願意付出努力。

孩子們必須明白,滿足感能夠獲得,但必須付出努力才能獲得。讚同這一觀點的家長可以將其灌輸給孩子,但家長必須盡早進行,並且記住“能夠”和“必須”。

受溺愛的孩子是學不到“必須”的。他們想什麼就得到什麼,根本不考慮是否“應該”。如果家長因孩子發脾氣而遷就,孩子就得到了他們所想要的但本來不應該得到的東西。他們沒有獲得成人世界中因果關係的親身體驗,也沒有得到判斷自己行為的實踐,而未來的成人世界將根據他們的行為對他們進行判斷。但他們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未來的成人世界將判斷他們的行為。

因此,受溺愛的孩子會將所有的困難歸結到外部環境上。如果他們得不到喜歡和信任,或者成績不好,他們根本想不到應該如何讓人喜歡,讓自己值得信賴,應該怎樣認真學習。任何發生在他們身上的壞事都不是自己的責任。他們看不見任何需要付出努力來發展人格類型的理由,他們也就不作出任何努力,當然,人格類型也就得不到任何發展。

與受溺愛的孩子相反的,是那些不受關心的孩子,他們不受疼愛,壓抑和灰心喪氣。他們不知道滿足感“能夠”獲得。如果他們所做的一切都不對,不成功,不被表揚,他們會退縮到盡量不做任何事情。

受溺愛的孩子和不受關心的孩子都缺乏人格類型發展的必要激勵,所以,他們的感知,特別是其判斷過程還是幼稚的。過了幾年,當身體開始發育成熟,他們的心理則沒有得到相應的發展。從最初孩子拒絕家庭或學校的簡單要求,到現在變為了極其有害的後果:缺乏滿足成人世界的要求和責任的能力。

對幸運的童年而言,最基本的要求是孩子的行為與其後果之間具有公平的關係,並且能夠得到理解。當孩子遵循簡單的規則(當然會出現應該寬容的差錯、誤解和合理範圍的遺忘),其結果應該是得到成人的讚揚,信心和感知態度。作為努力的結果,孩子應該得到最大可能的自由來作出自己的決定。當孩子明知故犯地出了差錯,其結果始終應該是被批評。在這樣的條件下,孩子學會了遵循口頭囑咐和已知規則,就像遵循引力規則,否則會摔跤一樣,他們會受到溫柔的但是必不可少的懲罰,年齡可以從15個月開始,甚至更小。

認識到做正確的事,不做錯誤的事,這對自己是有好處的,並且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孩子會有區分自己行為中正確和錯誤的動機,並激勵他們做正確的事,即使是他們不太高興,不太願意,不太感興趣。這就是判斷的開端。

當孩子開始了向上運行的螺旋型人格類型的發展和成長,其效果是良性積累的。良好的行為舉止使孩子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認可,特別是家庭成員的認可,並且會得到更多的人格發展的權利和機會。普遍而言,他們所做的都會有好結果。如果結果不好,他們會思考什麼地方錯了,因為經驗告訴他們,做了正確的事會獲得成功。如果在認真思考後他們還是找不到答案,他們也不會著急,因為經驗告訴他們,他們應該做的是盡其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