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

佛教徒修行,是為了解脫生死輪回。修行的前三個果位都不能跳出六道輪回,第四果是阿羅漢果,萬行圓成,永遠不會再投胎轉世而道受“生死輪回”之苦。得此果位的人,就稱為阿羅漢,簡稱羅漢。這是原始小乘佛教修行所能達到的最高成四大聲聞。

四大聲聞

四大聲聞的地位僅次於釋迦,是佛門的核心。釋迦在世時,他們是教務的實際主持者,釋迦涅槃後,他們是弘揚佛法的繼承人。

四大聲聞的成員其說不一,一種說法是:舍利弗、目犍連、須菩提、迦葉;另一種說法:須菩提、迦葉、目犍連;還有一種說法是:迦葉、君屠缽歎、賓頭盧、羅猴羅。

十大弟子

釋迦生前有十大弟子,他們在眾弟子中有突出的道行。其中舍利弗稱智慧第一;目樓連稱神足第一;迦葉稱頭陀第一;阿那律稱天跟第一;須菩提稱解空第一;富樓那稱說法第一;迦延稱議論第一;優婆離稱持律第一;羅稱密行第一;阿那佗稱多聞第一。

這十大弟子都是釋迦親傳,因而都是聲聞,又都得到了阿羅漢果,因而也都是羅漢。

十六羅漢

現存漢譯佛經中,有關十六羅漢名號最早的典據見於唐代玄奘大師所譯《大阿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十六羅漢名號如下:

第一位:賓度羅跋羅情闍,白眉皓首,俗稱“長眉羅漢”。中國禪林食堂常供他的像。

第二位:迦諾迦伐蹉,據《佛說阿羅漢具德經》說,他是“知―切善惡法之聲聞”。

第三位:迦諾迦跋厘情闍。

第四位:蘇頻陀。

第五位:諾矩羅。

第六位:跋陀羅。佛的一名侍者。

第七位:迦理迦。佛的一名侍者。

第八位:伐聞羅弗多羅。

第九位:戍博迦。

第十位:半托迤。

第十一位:羅怙羅。釋迦在俗時所生獨子。

第十二位:那伽犀那。生於佛滅後。

第十三位:因揭陀。

第十四位:伐那娑斯。

第十五位:阿氏多。

第十六位:注荼半托迦。與半托迦是雙胞胎兄弟,兄聰明、弟愚蠢。

十八羅漢

十八羅漢最早的形象化記錄見於蘇軾所作的《十八大阿羅漢頌》一文。後來,在老磐所著的《佛祖統記》中記載。除前述的十六位羅漢外,第十七和第十八位羅漢是迦葉和君徒缽歎。清乾隆年間,皇帝和章嘉呼圖克圖認為第十七位應是降龍羅漢(迦葉尊者),第十八位應是伏虎羅漢(彌勒尊者)。

五百羅漢

五百這個數字,佛經中很多。五百羅漢是佛經中常見的群體。《十誦律》稱,釋逝誕生時,有五百弟子隨侍聽法,釋迦涅槃後,迦葉率五百比丘於王舍城結集三藏,其間,富樓那率五百比丘來會。《法華經》中有《五百弟子授記品》。《涅槃經》和《佛五百》弟子本起經中,均有五百弟子各述自身的因緣。盡管佛經中提到五百羅漢之處甚多,卻沒有一處列出他們的尊姓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