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變女屍勸化男子

摩竭國有個觀園,那裏麵風光秀麵,景色宜人這一天,有一男一女正在園內一塊空曠的地方撤花燒香拜佛。

那個男子,是城中一個長者的兒子,名叫畏間,那女子是個漂亮的閑遊之人,名叫上金光首,

兩個人雖說在拜佛,可卻有點逢場作戲的味道,上金光首不住地倫礙看著畏間,心中美滋滋地想入非非畏間呢,也是心猿意馬,眼睹總往上金光首臉上匾。

這兩個人正在這麼心不在焉地拜著佛,上金光首卻突然仰翻在地上,四肢頓時僅硬了。畏間非常驚訝,以為她在裝死,便撲過去推她,可她一動也不動。

畏間不知所措地望著躺在地上的上金光首,隻見轉瞬間她的臉色便轉青變黑。眼睛、嘴巴、鼻孔、耳朵都淹出胺血來,一股惡臭直撲他的鼻孔。

畏間這才明白,上金光首死了,而且在炎熱的陽光下已經開始腐爛。

轉眼功夫,女屍便膚爛得沒法再看了。一群群的綠頭蒼蠅循著惡臭味飛來,全都叮在屍首上吃喝那死肉敗血。

一個美麗的上金光首頃刻間消失得無影無蹤,隻剩下一堆臭氣熏天的腐肉。

畏間怎麼也想不出上金光首的死因來,不禁驚恐萬狀,準備拔腿跑掉。

畏間剛站起身來要跑,隻聽到身邊的樹木說起話來:“這女子死得可憐,那麼漂亮的臉蛋,如此苗條的身材,卻不明不白被拋在這兒無人管。哎,可憐!可憐!”

又有一棵樹說道:“小夥子,難道你隻圖她生前的快樂,不管她死後的淒慘嗎?”

本能地停住了雙腳,奇怪樹怎麼會說話。一時間,他發了善心,從身上脫下外衣,將那已經腐爛發臭的屍體裹住,搬到樹林中藏了起來。

向園外走去,剛走了幾步,忽見半空中亮起萬丈佛光,照亮了整個天空。佛光中如來威儀萬方,神采奕奕。

頓時忘記了剛才的事情,心中異常興奮。他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使勁揉了揉。再定睛一看,讓他更驚奇的事發生了,天帝釋披著五彩祥瑞的光芒,站在他麵前。

“小夥子、恭喜恭喜,你年紀輕輕就有福緣看到如來佛了,肯定做了什麼善事吧?”天帝釋走過來讚揚畏間。聽了這話,忙對天帝釋說道:“帝釋,您真是救苦救難。我正愁得不得了呢!請您給我指條光明大道吧。”“小夥子,不必發愁,有什麼事與我到佛所去說吧。”於是,他們一起來到佛所,天帝釋變出一朵花來,交給說:“把這花放在如來佛的身上,有什麼話盡管對佛說吧。”照天帝釋的指點將花放在如來佛足上,退後叩首道:“佛啊,我有這樣一件事要告訴您。今天,有個閑遊之女邀我到觀園去遊玩時,莫名其妙地死去了,她七竅流血,皮腐肉爛。我嚇壞了,準備逃跑。現在,我該怎麼辦?請佛為我指明道路。”佛正準備開口說話,從外麵走進來兩個年輕女子。看見她們倆大吃一驚,原來那個年長一點兒的,正是上金光首。兩人拜完佛後,走了出去。轉頭一看,不見了天帝釋,麵前卻站著文殊師利菩薩。“小夥子,你還認識剛才拜佛的那姐妹倆嗎?”文殊師利菩薩問道。“我隻認識那個姐姐。”“她是誰呢?”"上金光首。”“你怎麼認識她呢?”

便把對佛說過的話,又跟文殊師利說了一遍。文殊師利又問:“你從今天的事情中知道了些什麼?”頓時,畏間心中覺悟了。他馬上答道:色就是聚集的泡沫,痛癢就是頃刻間的水泡,幻想象野馬自由馳騁,所以我知道了上金光首也是如此。用不著著迷於她漂亮的臉蛋,美麗的容貌,連同與她的快樂都是瞬息間的幻想,隻有佛道才是我永生的依靠。”文殊師利菩薩滿意地笑了。畏間完全明白了自己經過的是怎麼回事。“原來是您的作用,我當時聽到樹都說了話,才起了善心,現在才知道這都是您的力量,多虧了您的指教:“你已經覺悟了,就不要再提過去的事了。”文殊師利說完便走出佛所不見了。

佛告訴阿難說:“文殊師利過去勸化那個女子,使她發道心,我在前世也勸化過那女子,使她發了道意。上金光首當滿九百二十萬劫,應得佛道,佛號為寶光明。畏間當得菩薩道,名叫德光耀,以後再成佛。佛未滅度時,授德光耀菩薩口訣。”

昆多輸柯之死

昆多輸柯前往偏僻的邊遠地方,剛剛到達後,就發現自己得病了。隨著病情不斷地加重,他的頭上長出了許多膿瘡。

國王聽說後,就派醫生給昆多輸柯敷藥治療。漸漸的,他的病情多少有點兒好轉,但醫生認為要讓他恢複體力、增強體質,唯一的辦法就是喝牛奶。為了能得到牛奶喝,昆多輸柯隻好前往奶牛多的地方。

當時,另外有一個叫分那婆陀那的國家,這個國家的人都信奉外道。一個佛門弟子把這情況報告給阿育王,阿育王便派密使去探察。

過了些日子,密使帶回外道門生,以及他們的經典著作。國王一見大怒,下令把分那婆陀那國的外道異教人全都殺光,一天之內,竟殺死了十萬八千多人。

當時,有一個異教弟子,他對自己宗教十分崇敬,行躲體法,畫如來佛像以敬奉自己的神。阿育王聽說這件事,不但要捉拿這個異教徒,還把他的親屬抓來,關在一間屋子裏用火燒死。盛怒的阿育王還下令:“如果有人能殺死這個異教徒,提著他的頭來見我,我就賞他金子。”

此時,昆多輸柯因尋找牛奶來到養牛場已有很多天了,可他的病仍然不見起色。長期生病,使他的頭發胡須都長得挺長,衣賑也破爛不堪,渾身又髒又奧。

聽到阿育王懸賞捉拿一個異教弟子,養牛場的女主人就對昆多輸柯產生了懷疑:這家夥是不是那個被追殺的異教徒呢?於是,她就悄悄對丈夫說:“你應當殺了這個異教徒,割下他的頭,交給茵王就會得到賞錢的。”

女主人的丈夫聽了,拔刀就去殺昆多輸柯。昆多輸柯看到男主人提著刀衝著自己走來,大驚失色,心想恐怕難逃一死了。他病弱的身體根本無力搏鬥掙紮,隻好眼睜睜的等候死亡

當養牛場女主人及丈夫把昆多輸柯的頭交給國王,索求金子的時候,國王看著人頭忽然感到有些熟悉,不由起了疑心,立刻找來醫生辨認,醫生看後回答:“這是昆多輸柯的頭!”阿育王低首不語,內心難過不已,大臣勸慰國王,又借機進一步勸說道:“那些沒有跑掉的異教徒不是也正麵對著這種苦難嗎?大王您應當用善良的撫慰,給人民以生存的歡樂,不要用死亡恐嚇人民。”

阿育王認為大臣說得有理,就下令停止一切殺害異教徒的行為,許多比丘想不明白:“昆多輸柯以前做過什麼事,為什麼遭到殺頭的報應?”他們就去問優婆笈多。

優婆複多說:“過去世上有一個獵人,他射殺了許多鹿。在一片森林中,有一汪清泉,這個獵人在水邊用網或用絆繩捕殺這些野鹿。當時佛還沒有出世,隻是前緣注定,他在成佛以前正好於這水邊吃飯,吃完後又洗了個澡,這才坐在一棵樹下休息。野鹿嗅到生疏的氣味,自然不敢靠近水邊。獵人等半天不見有野鹿來,就尋著鹿的腳印找來了。他看到佛的前身坐在樹下,不由生氣地想:難怪鹿不來,都因這個人坐在這裏。

“他越想越生氣,竟舉刀向佛的前身劈去。“這個過去的獵人,就是昆多輸柯。因為他殺了很多鹿,所以他總是生病,遭受痛苦,又因為他曾經用刀劈佛,所以遭被殺頭的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