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這就是高科技(1 / 2)

陳文川找來的的確都是些種地的能手,播種的工作對他們來說輕而易舉。在六個人的努力下,兩天功夫就已經播種了整整二十畝土地。

而其中除了綠葉菜是撒播的之外,象花菜、黃瓜、西紅柿、四季豆之類的品種都是點播的,相對來說工作量要大得多。所以工人們這麼高的效率,也足以讓李源感到滿意了。

當然,大家之所以有這麼高的效率,除了陳文川時時的督促外,和李源開出的高工資也無不關係。陳文川找來的都是些老實人,都覺得既然拿了這麼高的工資,幹活就應該賣力些才行。這兩個原因結合在一起,才造就了如此驚人的播種速度。

事實上要不是李源吩咐就先播種二十畝的話,眾人能在一個星期內,把五十多畝蔬菜大棚的地都撒上種子。所以眾人也對李源明明有這麼多地,但卻隻利用這麼點而感到奇怪。

其實李源也是有苦說不出。之前就想著資金的問題了,結果卻忽略了桃核產出金珠的速度。依照目前的情況,桃核每七天才能產出三顆金珠而已。就算李源已經有意識地削減了菜園那邊金珠的用量,這麼多天來他也隻存下區區六顆金珠而已。

金珠雖然神奇,但效力總是有限的。要靠這麼點金珠種五十多畝土地,顯然是不現實的。李源隻能先削減種植的麵積,等桃核再次生成金珠後,再慢慢地在其餘的土地上也種上蔬菜。

在二十來畝土地播種完畢後,李源就開始第一次澆灌。在建設滴灌係統時,他就要求工程隊分別為每一個蔬菜大棚安裝水管,這樣隻要打開不同的閥門,就能按照需要單獨給任何一個蔬菜大棚澆水了。

趁著其他人已經下班的當口,李源獨自來到山腳下的蓄水池邊,打開抽水機往池子裏灌水。雖然蓄水池也有自來水作為水源,但眼下是水量充沛的初秋季節,還是直接從寧下河抽水更加經濟。

隨著抽水機不停運轉,蓄水池裏很快就有了大半池的水。依照陳文川之前的估計,這滿滿一池水能澆大約四十畝土地,所以這大半池已經足夠二十畝地之用了。

“希望不要太誇張。”看著蓄水池裏還算清澈的河水,李源也忍不住小聲地喃喃自語。

緊接著李源就從桃核裏倒出多日存下來的六枚金珠,一股腦地丟進了蓄水池中。

之前李源在玻璃杯裏溶化金珠時,剛開始還能看到杯中有一縷淡淡的金色。而在這麼大的蓄水池裏,六枚金珠完全就是滄海一粟,李源根本沒有發現任何異常,遇水即溶的金珠轉眼就消失在了池水中。

李源稍等片刻,讓溶化的金珠有時間擴散到整個蓄水池中。然後他就去旁邊的控製室操作閥門,澆灌播種完成的田地。

“一號棚、二號棚、三號……”李源默念完成播種的蔬菜大棚編號,同時打開相應的閥門。

溶化了金珠的寧下河水立刻通過錯綜複雜的管道係統,流向那些蔬菜大棚。沒多久蔬菜大棚裏那些已經播撒了種子的泥土就漸漸變得濕潤起來,就好像下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雨似的。